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 題:如何理解“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新華社記者劉慧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備受市場關注。應該如何理解這一重要部署?
“吸引力和包容性”涵蓋投資和融資
了解資本市場的人都知道,投資功能和融資功能是資本市場功能的一體兩面,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投資、融資功能的相輔相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一系列重要部署一以貫之、一脈相承,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遵循。“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更是在國內外複雜形勢變化下精準把握當前資本市場發展的關鍵問題。
中國資本市場學會秘書長魏剛指出,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首先是增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提高市場內在穩定性,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加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全面增強投資者獲得感。同時,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作用,着力增強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和吸引力,有針對性地滿足科技型企業的現實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
當前,全球主要市場都在主動適應科技發展趨勢,加大制度機制創新,在持續吸納優質企業、改進監管服務的同時也促進了二級市場的活躍和走強。
針對包容性增強會否造成IPO大規模擴容的擔憂,記者了解到,監管部門將繼續嚴把發行上市入口關,做好逆周期調節,不會出現大規模擴容的情況。
着力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
市場穩定、有活力是資本市場有吸引力的重要前提。
去年9月以來,“努力提振資本市場”“穩住股市”“持續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等一系列重要部署堅定有力。
今年以來,各方共同努力,從政策對衝、資金對衝、預期對衝等方面打出一攬子穩市“組合拳”,資本市場經受住了超預期的外部衝擊,市場韌性增強,預期改善,回穩向好的態勢不斷鞏固。
還要看到,未來一段時間,資本市場內外部環境仍然錯綜複雜,困難挑戰不少,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宏觀政策預期的確定性、中國資産估值修復的確定性等為保持市場平穩健康運行提供了基礎和條件。
積極因素正在不斷集聚。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韓乾看來,隨着新“國九條”等舉措持續落地見效,更加注重提高市場內在穩定性、更加注重提升上市公司吸引力、更加注重回報投資者的市場生態加快形成,資本市場“穩”的基礎更加牢固。
估值相對低、股息率較高等優勢也在進一步凸顯,“中國資産”配置價值上升。今年上半年,外資凈增持境內股票和基金101億美元,特別是5月和6月,凈增持規模增加至188億美元,透露出全球資本配置人民幣資産的意願在增強。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指出,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進一步加強,中長期資金入市步伐穩健,公募基金改革紮實推進等“穩”的力量還在不斷匯聚,全力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
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是關鍵
資本市場是改革的産物,也是在改革中不斷發展壯大的。
不可否認,當前資本市場在投資端、融資端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和包容性不足問題。如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和産業轉型升級的作用發揮仍不夠充分,上市公司結構尚不合理,投資者獲得感還有待提升,資本市場對中長期資金吸引力仍有進步空間等,需要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問題。
去年以來,證監會加快推進投融資綜合改革,推動一批標誌性改革取得突破。
投資端改革方面,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的堵點痛點。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發布,行業機構從“重規模”向“重回報”轉變。今年以來,社保、保險、年金等中長期資金累計凈買入A股超過2000億元。持續推動上市公司分紅回購,2024年至2025年7月底上市公司實施分紅4.2萬餘億元、回購2300余億元,創歷史新高。
融資端改革着力提升包容性。繼去年推出“科創板八條”之後,今年科創板改革繼續瞄準包容性發力,重啟第五套上市標準、設立科創成長層等。資本市場一系列持續深化發行上市、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的包容性改革深入推進,引導各類要素資源加快向創新領域集聚。
記者了解到,證監會未來將圍繞增強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統籌推進投融資綜合改革和投資者權益保護,着力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健全穩市機制,增強市場監測監管和風險應對的有效性、前瞻性,加強預期引導。推動深化科創板改革“1+6”政策措施落地,推出深化創業板改革的一攬子舉措,持續推進債券、期貨産品和服務創新。從資産端、資金端進一步固本培元,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更大力度培育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