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5月14日電 立夏后,走進天津市武清區梅廠鎮南任莊村,田野滿目蔥蘢。秧苗長勢喜人,隨風輕擺。
“以前播種,大家各自為戰,效率低、成本高。現在村子統一管理種植,收成更好了,日子更有奔頭!”村民朱金鳳望著田間,眼角眉梢都是笑意,這都是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帶來的變化。
武清區作為全國第二批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2019年完成改革任務。南任莊村率先推進改革,然而剛開始提出整合土地成立合作社時,不少和朱金鳳一樣的村民滿心擔憂。
南任莊村黨支部書記岳維軍帶領村兩委挨家挨戶做工作,講清改革意義。通過“四議兩公開”民主程序,村民逐漸理解,以土地入股成立天津市武清區眾財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
“1167畝村集體承包地由合作社集中管理,通過耕地規模化、集約化種植經營,擴大了耕地實際種植面積約200畝,大大提升了耕地利用率。同時,集中購置種子、化肥等農資,引入大型農機具開展耕、種、收作業,降低了經營成本,提升了農業生産專業化水平。”岳維軍説,500多位村民成為合作社成員,實現了“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權、村民變股東”,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
為規範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管理,天津建立了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收益分配權託管和交易流轉&&。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股權登記、流轉、質押、分紅全流程監管,讓集體資産“家底清、賬目明、流轉活”。
南任莊村田野滿目蔥蘢。新華社記者 徐思鈺 攝
2019年,南任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天津農村産權交易所簽訂了《天津市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託管協議》,股權管理、收益分配全部通過天津市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託管交易管理系統進行。“這樣一來,村民對自己的股權情況一目了然,心裏更踏實了。”岳維軍説。
“改革後,村裏給交保險,到‘大秋’和‘麥秋’兩季和年底還給分紅、發福利。”朱金鳳興奮地拿着手機展示,“這是去年打到卡上的分紅,有好幾千!”2024年,南任莊村集體年增收200多萬元,村民們的可支配收入也顯著增加。
“村民們有了收益,齊誇改革好!”岳維軍説,未來將沿着“活權富民”的發展路徑,進一步盤活集體閒置資源,深入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西青區張家窩鎮西閆莊村也藉&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東風,實現振興蝶變。
2018年,西閆莊村完成産權制度改革,成立了西閆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實現了“家家有資本、戶戶是股東、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紅”。近年來,股份經濟合作社仍在進一步深化改革。
2023年,西閆莊村成立了天津西閆莊強村富民文旅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着力發展鄉村文旅産業,近兩年利用村裏閒置的土地和資源,打造集稻蟹混養、垂釣、燒烤、露營等多種功能區於一體的都市農旅綜合體,進一步帶動了集體經濟發展。
市民游客在西閆莊村休閒垂釣。新華社發
2024年,西閆莊村集體增收800多萬元,村民們每人分紅8000多元。“未來將結合自身優勢,開發更多特色産業,通過政府主導、集體所有、市場運作、抱團發展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讓産業更強、村居更美、村民更富。”西閆莊股份經濟合作社黨總支書記、理事長楊長庚説。
據了解,天津市363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已全面完成産權制度改革。“如今,村莊實現‘家家是股東,戶戶可分紅’,這不僅是改革紅利的生動體現,更是鄉村振興戰略在津沽大地落地生根的有力證明。未來將持續深化改革,推動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奮力繪就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政策與改革處處長張韜説。
統籌:曹建禮、邵香雲、白佳麗
記者:徐思鈺、王暉
海報製作:方金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