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規模轉向重回報 公募行業將迎“拐點”-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08 10:17:3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從重規模轉向重回報 公募行業將迎“拐點”

字體:

  市場期待已久的公募基金改革方案正式落地。證監會5月7日印發《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探索建立適合中國國情、市情的公募基金髮展新模式,着力督促基金公司、基金銷售機構等行業機構從“重規模”向“重回報”轉變,形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拐點”。

  《行動方案》共提出25條舉措,重點包括:

  一是優化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收費模式。對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推行與基金業績表現挂鉤的浮動管理費率收取模式,對於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資者,根據其持有期間産品業績表現適用差異化的管理費率。業績明顯低於比較基準的,須少收管理費,扭轉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現象。

  二是強化基金公司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資收益為核心的行業考核評價體系,將業績比較基準對比、基金利潤率等直接關乎投資者利益的指標引入考核體系,相應降低産品管理規模排名、基金公司收入利潤等指標的考核權重。基金公司股東和董事會對公司高管的考核,基金投資收益指標權重不低於50%;對基金經理的考核,基金産品業績指標權重不低於80%。完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薪酬管理制度,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與基金投資收益相挂鉤的薪酬管理機制。對三年以上産品業績低於業績比較基準超過10個百分點的基金經理,要求其績效薪酬應當明顯下降;對三年以上産品業績顯著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基金經理,可以合理適度提高其績效薪酬。

  三是提升行業服務投資者的能力。引導基金公司、基金銷售機構圍繞投資者最佳利益,全面優化投資研究、産品設計、風險管理、市場推廣等資源配置,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理念,努力給投資者帶來更優回報。抓緊&&公募基金投資顧問管理規定,促進基金投顧業務規範發展,為投資者提供適配其特點和需求的組合投資服務。加快推出機構投資者直銷服務&&,便利各類機構投資者參與基金投資。

  四是提高公募基金權益投資的規模和穩定性。優化基金註冊安排,推出更多場內外指數基金和中低波動含權型産品,促進權益類基金創新發展。強化基金産品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力,充分發揮其體現産品定位、衡量産品業績的作用,對基金投資業績全面實施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提升公募基金投資行為穩定性,促進資本市場投融資平衡發展。

  五是一體推進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完善監管制度,豐富執法手段,將“長牙帶刺”落到實處。提升基金公司治理水平,督促大股東、董事會、經營層歸位盡責。完善行業多層次流動性風險防控機制,持續提高行業合規水平等。

  “《行動方案》的發布,標誌着中國公募基金行業進入以‘投資人利益為核心’的深度改革階段。”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強化投資者利益綁定能夠重塑基金公司盈利模式。對業績差的基金降低管理費,通過“浮動費率”機制打破“旱澇保收”,倒逼基金公司重視投資者回報。隨後,基金公司有望從“重規模擴張”轉向“重長期回報”,進而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在田利輝看來,通過綁定投資者利益、規範投資行為、提升服務能力、壯大權益類基金,《行動方案》將重塑行業生態,推動公募基金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同時,發展壯大權益類基金可以助力激活資本市場“源頭活水”。權益類基金將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助力優質企業融資。産品創新與註冊效率提升意味着更多符合國家戰略的基金産品將涌現,以滿足投資者的差異化需求。高效的産品創新機制將吸引外資、險資等長期資金參與,提升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博時基金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陳顯順認為,《行動方案》提出優化收費與考核機制,這有助於引導長期投資。優化主動權益類基金的收費模式,有利於改善基金公司“重規模輕回報”的現狀,促使基金經理更加注重長期投資收益。從股票市場中長期來看,基金經理行為對於市場的波動影響減弱,有助於引導資金流向業績優良、具備長期增長潛力的公司,提升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市場穩定性。

  “《行動方案》以投資者利益為出發點,在機制創新與監管升級的雙重驅動下,推動基金行業在服務國家戰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與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之間形成新平衡。隨着各項政策逐步落地,公募基金有望更好發揮連接居民財富與實體經濟的橋梁作用。”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記者 吳黎華 羅逸姝)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