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准入”激發市場活力 民企發展開拓新空間-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07 09:42: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寬准入”激發市場活力 民企發展開拓新空間

字體:

  我國近日發布新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清單事項。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自2018年全面實施以來,清單歷經4次修訂,從151項壓縮到了106項,壓減比例約30%。《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深圳、廣州等多地採訪了解到,隨着交通、能源、養老等多個領域一大批准入限制得到放寬,我國市場准入效能不斷提升,准入環境持續改善,為民營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投資興業帶來了更廣闊空間。

  放寬准入領域 各類主體公平參與競爭

  近年來,我國持續深入推進市場准入負面清單落地實施,在能源、鐵路、通信等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領域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客流需求旺盛,經常一票難求。”杭紹&鐵路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吳培榮對記者説,僅今年清明小長假期間,杭紹&鐵路單日客發量就接近5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

  “通過聯動省市、鐵路各方創新産品類型,杭紹&鐵路成功開行全國首趟高鐵療休養專列、‘詩路杭紹&’旅游列車等,實現了鐵旅融合發展。開通3年多來客流持續增長,運營效能不斷提升。”吳培榮説,2024年,杭紹&鐵路運輸清算收入較上年增長逾18%,近三年複合增長率達42.9%。

  杭紹&鐵路項目於2017年12月開工建設,2022年1月開通運營。這條由復星集團牽頭民營聯合體投資51%、政府授權杭紹&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及運營的我國首條民營控股高鐵,正是我國持續放寬市場准入、有效激發市場活力的一個縮影。

  和杭紹&鐵路一樣,杭溫鐵路也是國內首批八個社會資本投資鐵路示範項目之一,它由百盛聯合集團(佔股51%)與國鐵集團、浙江省政府共同投資建設。2024年9月建成通車以來,杭溫鐵路緊密串聯了長三角地區和杭州、金義、溫州三大都市圈,形成了一條從長三角核心區域輻射浙江東南地區的骨幹城際軌道交通線。

  “由民營控股建設杭溫鐵路,給予民營資本充分信任,將項目的控制權和話語權交給民營企業,讓市場化活力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用。正是政府這種決心和態度,給了百盛聯合集團敢想、敢投、敢幹的信心,經過競爭性遴選工作,2018年6月百盛聯合集團正式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百盛聯合杭溫鐵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盛金説,“在各方的支持下,我們打破常規、創新思維,實現了‘社會資本投資+工程總承包+委託代建’的全新建設管理模式,開創了民營資本投資建設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的新路徑。”

  除了鐵路,“民資入核”也在提速。去年,國務院核準五個核電項目引入民間資本參與,且將民營企業參股比例首次提高到10%。新核準的五個核電項目,由央企控股投資建設,共有10家民營企業參與,合計出資45億元作為項目資本金,預計可帶動民營企業投資超過240億元。此外,今年各地不少重大項目都積極尋找民間投資“合夥人”,不斷拓展民間投資的發展空間。

  “負面清單‘非禁即入’的管理模式,要求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最直接的獲益者就是民營企業;幾版清單事項持續縮減,一批領域或是准入限制放開、或是准入環節精簡,充分釋放了‘寬准入’的政策紅利,最直接的惠及者也是民營企業。”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民營經濟研究室副主任李紅娟説,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的實施,讓廣大民營企業能夠有機會“准入”、有意願“想入”、有規則“融入”到更廣闊的市場經濟建設發展中來,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提升准入效能 破除“玻璃門”“彈簧門”

  雖然市場准入越放越寬,但清單之外“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堵點卡點尚未消除,需要持續深入破除各級各類市場准入壁壘,提升市場准入效能。

  位於廣州市最南端海水淡水交匯處的南沙區,已成為種業集成創新中國芯、全球涉農制度創新試驗地。在農作物、畜禽、水産三大種業領域,這裡引進了A股市場“蔬菜種業第一股”綠亨科技、全球獨角獸企業中芯種業,並建設了廣州市首家漁業領域研究院,為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提供支撐。

  種業市場活力迸發,正是國家在南沙實施一系列放寬市場准入、提升市場准入效能政策措施的結果。

  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於支持廣州南沙放寬市場准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支持南沙全面提升種業行業准入效能”,要求“推動探索種業市場准入承諾即入制,支持下放省級種業生産經營審批權限,健全市場監管執法方式”。

  “以前,種業發展往往存在資質審核流程複雜、申請材料繁瑣、新品種審定登記耗時過長等堵點卡點。為落實國家政策,在前期調研基礎上,我們委託專業機構系統梳理了當前種業生産經營審批服務、優化品種審定登記程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南沙可優化的具體事項,編制報告擬後續逐級上報,爭取國家和省、市支持相關事項落地。”廣州市南沙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説,南沙區也制定了支持種業發展的相關措施,在種質資源引進和保護、新品種創制、種業科技合作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吸引和培育壯大更多農業企業。

  “省級事權下放後,以主要農作物雜交種子及其親本種子生産經營許可證(B證)為例,預計辦理時限可由法定的20個工作日縮短至實際的1-2個工作日,大大減少了企業的辦事時間和成本。”該負責人説。

  廣東中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創新中心主任蔡更元&&,得益於南沙的放寬准入政策、減少行政審批障礙和對種業發展的各項支持政策,中芯種業多項新技術快速落地,先後攻克了多係雜交育種、全基因組選擇、基因編輯等多項育種關鍵核心技術,部分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自主研發了生豬育種專用基因芯片等技術,被列為國家生豬育種企業創新基地。

  李紅娟&&,近年來,我國以負面清單為基礎的市場准入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審批、投資、監管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同步推進,系統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對激發民企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起到積極作用。

  優化准入環境 為企業減負增效賦能

  完善市場准入制度,還要持續為企業營造更好的市場環境、創造更加有力的發展條件,持續為企業減負、增效、賦能。

  “一老一小”是事關群眾福祉的民生事業,社會需求迫切,市場潛力巨大。雖然我國持續放開養老托育相關市場,支持社會資本投資興辦養老托育機構,但在現實中,市場並未完全打開,存在需求強烈但養老托育服務企業盈利難的結構性矛盾。

  2022年,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聯合發布《關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放寬市場准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明確“優化養老托育市場發展環境”,提出“全面優化機構設立、物業獲取、設施改造各環節辦事流程”“制定養老托育機構土地供應、物業改造和持有支持措施,適當放寬土地、規劃和最長租賃期限要求,建立既有物業改造和重建綠色通道,支持運營能力強、服務質量高的優秀民營企業利用各類房屋和設施發展養老托育業務”。

  深圳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7月,為落實國家“優化養老托育市場發展環境”任務要求,深圳市注資30億元組建了深圳幸福健康産業(集團)有限公司,打造全市養老托育資産管理運營&&、智慧服務&&、産業合作&&。

  記者在位於深圳市南山區高發社區的深圳首個城市社區嵌入式民生綜合體——幸福鄰里社區服務中心看到,這裡設有托育中心、幸福食堂、長者服務站、康復中心等多個功能區。其中,幸福食堂面向社區居民提供早、午、晚三餐服務;托育園接收6個月至3歲幼兒,托育費用相較於市場價格更為親民。

  “幸福鄰里項目借助國企社會化運作,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改造,減少了重復投入,為政府減輕了財政負擔。綜合體內部社區食堂等採用商業化運作,但運營方對商家實施免租金、低抽成的政策,確保商家在保持市場同等利潤水平的同時,能夠提供價格優惠、品質不減的服務,探索出了‘社區出場地、企業微利服務、居民實惠受益’的創新合作模式。”上述負責人説。

  “跟市場化的餐飲企業相比,社區食堂具有更強的公益屬性,價格更加實惠。幸福鄰里的創新模式,通過多種方式為企業降低成本,降低了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進入門檻,實現了市場化的健康可持續運營。”深圳市幸福健康集團首席康養總監張帥一説。

  “服務業是市場潛能最大的領域,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和外資有較強准入意願。”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岩説,進一步清理服務業准入環節的各類限制,破除顯性或隱性的市場壁壘,適時放寬服務業市場准入,有利於營造“敢投、能投、投得好”的市場准入環境,促進産業深度轉型升級。(記者 汪子旭)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