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産業,跑出“加速度”-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07 08:05:5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未來産業,跑出“加速度”

字體:

  各地加力支持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産業發展——

  未來産業,跑出“加速度”

 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4類未來産業,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引發廣泛關注。

  未來産業的“未來感”體現在何處?報告提及的這4類産業發展得如何?將給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影響?記者進行了採訪。

  中國未來産業發力較早

  “5G應用沒幾年,這麼快就出了6G!”“最近火‘出圈’的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是不是一回事?”對許多人而言,“未來産業”涉及的諸多概念頗為新鮮。

  今年春晚的人形機器人舞蹈,讓許多人首次接觸到“具身智能”概念。具身智能,顧名思義是指具有身體的智能,其機器大腦能夠幫助決策,從而支配肢體快速對外部環境變化做出反應。具身智能的關鍵,在於實體設備與智能決策的深度融合。

  “我們人類用大腦支配四肢完成跑跳、感知周圍事物變化並越過障礙,這些都可看成是具身智能的體現。”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趙曉光説,區別於僅依賴計算的“離身智能”,具身智能設備既可以通過傳感器感知物理世界,又可以借助大模型理解任務、自主決策並執行。

  在具身智能等領域,中國發力較早。據了解,華為、騰訊、比亞迪、優必選、宇樹科技等中國企業已在積極布局具身智能相關産業。浙江、廣東等地也&&了支持具身智能或人形機器人相關政策規劃。“人工智能融入物理實體後具備的強大感知、學習與互動能力,帶來了廣闊的應用場景。中國依靠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長期積累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已展現出先發優勢。”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陳志説。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萬勁波&&,未來産業是由未來科技、原創引領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和基礎前沿技術等交叉融合推動的産業,其特點是當前處於萌芽或産業化初期,但會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産生關鍵支撐引領作用,有望創造新産品、新服務、新消費,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産業、新動能。

  生物製造、量子科技、6G等産業,中國同樣提早布局。

  用“地溝油”煉航空燃油、二氧化碳做澱粉……生物製造正在用“活”的技術構築未來。中國早在2018年就確定了綠色生物製造技術重大研發計劃,絕大多數省份均已把生物製造産業列為發展重點。

  再看量子科技,2023年中關村論壇發布的量子計算雲&&“夸父”,就已在各項性能指標、在線率、用戶數、完成任務數等方面有優異表現。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2025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量子計算真機賽啟動,面向全球徵集優秀量子計算算法,進一步提升“夸父”雲&&影響力。

  6G方面,中國已成功搭建國際首個智能與通信融合的6G外場試驗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部長田傑棠指出,未來産業目前尚處於技術突破關鍵期或商業化探索導入期,但有可能在未來5—10年全面影響國際競爭格局。高度重視、提早布局,有望在未來搶佔制高點,贏得主動。

  推動投入到産出“加速跑”

  從投入到産出、從實驗室到市場,未來産業的應用前景已觸手可及。

  以6G為例——隨着5G進入規模商用階段,6G逐漸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焦點。業內人士預計,下載一部1GB的電影,在5G網絡環境下最快需3秒,6G網絡環境下則可能只需0.03秒。

  6G已發展到什麼階段?“6G正從技術研究邁向標準研究階段,研究形成通信、感知、智能、計算等融合創新技術體系,實現智慧內生、性能卓越、綠色節能、安全可信、泛在互聯的6G網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説。

  6G將展現何種面貌?“6G將會在5G基礎上增加許多新要求,包括更高運動速度、更高峰值速率、更高區域流量、更高可靠性、更低時延,以及通感融合、空天地一體化等。”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説。

  目前,各地正有序開展6G相關技術試驗,紮實推動6G創新發展。在湖北省,依託華中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建設的“新一代移動通信(6G/B6G)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簡稱“6G工程中心”)於去年底獲批成立。相關研究團隊已在移動視頻傳輸、低軌衛星通信網絡、多場景覆蓋、大維智能共生無線通信系統等方面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

  不止是6G,江蘇布局量子科技,浙江發展類腦智能,北京“編織”星座通信系統,四川拓展算力基礎設施應用……近年來,多地&&一系列支持未來産業發展的政策舉措,着力打造一批引領未來的先導性支柱性産業,為“未來技術”邁向“未來産業”搭建橋梁。

  在浙江省寧波市,未來産業創新主體地位日益凸顯,協同攻關機制不斷完善。目前,寧波已成立省、市重點企業研究院68家,組建創新聯合體20家。

  計劃投資2億元,首期安排生産場地2000平方米,設計産能為年産1000&人形機器人及輪式機器人……近日,寧波普智未來機器人有限公司在寧波市成立,有望成為寧波第一家大規模量産的機器人研發製造企業。同時成立的寧波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將安排5000平方米的場館空間,組建涵蓋機器人專家、人工智能專家和工業自動化專家的運營團隊,廣泛引入寧波製造業各類場景,進行“1:1”場景搭建、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軟硬體適配等,通過二次開發,研發可落地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産品。

  建立未來産業投入增長機制

  發展未來産業,需要大量前期投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未來産業投入增長機制”。

  什麼是未來産業投入增長機制?多位專家&&,通俗來講,未來産業投入增長機制,就是解決未來産業“誰來投、投哪、怎麼投”、確保“有人投、精準投、高效投”的機制。

  “有人投”,需要建立未來産業多元化投入增長保障機制。

  近日,廣東省深圳市&&行動方案,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紅利,引導銀行充分利用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及配套財政貼息政策,推動未來産業發展。截至今年2月末,深圳累計有超570家科技企業、48個項目成功獲批貸款,總金額達172億元。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光俊認為,未來應形成政府引導、社會資本支持的多元化投入增長格局。“一是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二是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適應未來産業特徵的金融産品與服務,三是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注入資金活水。”陳光俊説。

  “精準投”,需要建立未來産業全鏈條投入增長保障機制。

  發展未來産業,某種程度上是闖入“無人區”,需要全鏈條推進技術孵化、工藝熟化、産品研發、用戶培育、市場開拓。一方面,要關注核心技術攻關、創新&&建設,為未來産業發展夯實根基;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的支持,推動未來産業盡快實現産業化、規模化發展。

  多地已展開探索。近日,蘇州工業園區發布《加快推動生物製造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在研發創新突破、&&體系建設、創新成果孵化、企業做大做強、開放協同發展等五個方面給予具體支持,並提供資金、人才等保障,力爭到2027年基本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生物製造産業高地。蘇州工業園區同時特別強調,將系統謀劃布局生物製造共性技術&&,探索建設微生物菌種保藏庫等資源庫,支持建設高通量、智能化、自動化概念驗證與中試&&。

  “高效投”,需要建立未來産業“耐心”“放心”投入增長保障機制。

  孵化培育未來産業周期長、風險大,比其他産業需要更多耐心資本。多位專家指出,應發展和壯大耐心資本,用好用活各類産業發展基金,引導各類政府産業投資基金以一定比例支持未來産業發展。

  廣東廣州、四川成都等城市設立大體量政府引導基金和新興産業投資母基金,推動未來産業科技攻關;上海支持基因治療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張江細胞與基因産業園吸引眾多産業鏈相關企業集聚;廣西&&氫能産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積極構建産業鏈,搶佔氫能發展新賽道……目前,多地已從産業發展規劃、鼓勵耐心資本、完善市場機制等方面着手,構建未來産業投入增長機制。

  “未來,還應進一步全面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金融體制等改革,打通束縛未來産業投入增長的堵點卡點,推動未來産業進一步發展壯大。”陳光俊説。(記者 汪文正)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