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是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領域。在我國從醫藥大國向醫藥強國的變革趨勢中,一家生物醫藥企業穩紮穩打,用創新開啟高質量發展之路。

石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石藥集團)是一家國際化的創新性生物醫藥企業,經過多年的創新積澱,上市了中國首個mRNA疫苗,並在心腦血管、抗腫瘤、精神神經等領域,上市了多款創新藥。

近年來,石藥集團研發投入大幅增長,增速均位居國內生物醫藥企業前列,2023年達到48.3億元,2024年僅前三季度研發投入達38.8億元。

目前石藥集團通過其國際化的研發團隊和實行中美、中歐雙報模式,加速了新藥的上市進程,已有14個簡略新藥進入美國、歐洲等國際市場,9個産品實現了對外授權,18個産品在海外開展臨床試驗。

2021年7月,河北省科技廳充分調動資源,大力支持石藥集團開發mRNA疫苗,僅用一年多時間,實現了從環狀質粒到LNP遞送的全鏈條技術攻堅,搭建了完善的mRNA疫苗技術創新&&。2023年3月,石藥集團自主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率先在國內獲得緊急授權使用,填補了我國疫苗在mRNA技術路線的空白。
位於上海浦東花木地區的一家清美鮮家超市裏,早上七八點鐘就人聲鼎沸。店員章麗談到她負責的豆製品檔口如數家珍。

1998年,清美靠做豆腐起家,從一個小作坊起步,業務逐漸擴展到蔬果、禽蛋、糧油、肉製品、面製品、預製菜等21大類。如今,民營企業清美共計50萬畝的種養基地遍佈全國,500多條自動化生産線開足馬力,日産鮮食超萬噸,生鮮超市網點達到800多個。就這樣,清美打通了“從田頭到桌頭”的全産業鏈,業務橫跨一二三産。

豆腐早已不是清美的唯一,但始終位居清美業務版圖核心。如今,通過與上海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上海第六人民醫院等合作,清美正在研發防脹氣豆漿、低嘌呤豆製品等功能性食品——只有不斷提升技術實力,企業才能保持長久的競爭優勢,佔據市場先機。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清美,就是踐行者之一。目前,清美在上海建設了11000畝高標準蔬菜種植基地,每天可為全市800多個零售門店供應300噸綠葉菜。在腰路村基地巨大的玻璃溫室裏,雞毛菜從種到收全過程都在一條條機械化流水線上進行。

從2019年起,清美先後參與了浦東新區5個鄉村振興示範村的創建工作。其中,清美投資4300萬元通過鄉企共建模式推動的宣橋鎮腰路村鄉村振興示範項目,助力村集體每年增收240多萬元,享受土地流轉金、薪金、租金等多重福利的農民增收500多萬元。培育農業新質生産力,帶動全鏈共同富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在中國北疆黃河“幾字彎”的“臂彎”裏,巴彥淖爾市用小小的葵花,書寫着金色花海的産業傳奇。
作為中國最大的食用向日葵生産基地,巴彥淖爾市正將一顆顆飽滿圓潤的葵花籽送上全球消費者的餐桌。

巴彥淖爾市位於河套平原,有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熱同季、平原廣闊、水系眾多等地理優勢,這些優勢賦予了這個“向陽而生”的産業充足的發展條件。

2024年巴彥淖爾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445.1億元。其中農産品出口74.54億元,而葵花籽出口則達到43.6億元。伴隨着小小的葵花籽逐步走出國門,巴彥淖爾也把拓展葵花産業鏈的“觸角”伸向全球市場。從黃河岸邊走向全球消費者餐桌,巴彥淖爾不斷推動葵花産業現代化發展。

統籌:李傑、王健、李佳琳
編導:劉瑞娟
記者:杜一方、達日罕、張夢潔、李海偉
攝像:閆志國、張連鵬、楊永旺
包裝:夏勇
配音:劉文青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