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觀察丨破繭、煥新、自信——從第二十屆華表獎看中國電影蝶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28 19:57:36
來源:新華網

文化新觀察丨破繭、煥新、自信——從第二十屆華表獎看中國電影蝶變

字體:

  新華社青島4月28日電 題:破繭、煥新、自信——從第二十屆華表獎看中國電影蝶變

  新華社記者王凱、張武岳、邢拓

  4月27日晚,第二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頒獎典禮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行。作為中國電影的政府獎,華表獎不僅是對優秀電影作品的表彰和鼓勵,更是洞察中國電影業深刻變革和發展趨勢的重要窗口。尤其是近年來,華表獎的獲獎電影反映出中國電影在題材、技術、文化表達等方面實現了多維突破,在世界舞&上愈發自信。

  破繭,題材破局實現華麗轉身

  從本屆華表獎獲獎情況來看,《萬里歸途》《志願軍:雄兵出擊》等影片,均將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家國情懷與個人情感相結合。

  “本屆獲獎的新主流電影不僅在視聽語言和製作規模上達到新高度,也反映出中國主流電影創作已經進入與觀眾深度對話、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新階段。”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海洲説。

  近年來,現實主義電影題材也越來越受到觀眾喜愛。《第二十條》《三大隊》《失孤》《奇蹟·笨小孩》等影片,將鏡頭對準了現實生活和社會的不同切面,體現了電影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

  “這些影片顯示了現實主義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尹鵬飛説,華表獎對這類作品的青睞,反映出中國電影正在回歸現實主義創作路線。

  “近年來,《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等作品對主旋律的表達方式逐漸細膩深入,逐漸提高了觀眾對主旋律影片的認可度。”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黃曉明説。

  4月27日,與會嘉賓在頒獎活動入場式上接受採訪。當日,第二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頒獎活動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星光島舉行。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以主旋律電影題材為主的中國電影從“説教式”敘事轉向“共情式”敘事,既叫好又叫座,逐步形成新主流。

  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副教授葉航&&,新時代眾多電影創作者堅持“主旋律”和“多樣化”融合發展,用符合觀眾期待的衝突模式來潤物無聲地實現價值認同成為當下電影人主要着力方向。

  煥新,實現電影工業化新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華表獎也見證了我國電影工業化創新發展的過程。

  “我們通過模塊化等方式完成道具、場景佈置,整體生産效率極大提升。我們還在不斷嘗試應用新技術,比如虛擬拍攝、人工智能等。”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本屆獲獎影片《流浪地球2》導演郭帆説。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中國電影的工業基礎已經累積到一定程度,完全有能力做出世界級大片。“以《長津湖》為例,這部作品的意義不僅將中國的電影工業化規格推向新高度,更反映出中國能夠從容面對相當於好萊塢A級水準的製作和投資。”

  這是4月27日拍攝的第二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頒獎活動室外紅毯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電影工業化體系持續煥新,與影視基地的硬體輔助相輔相成。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産業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吳曼芳&&,青島東方影都、橫店影視城等基地能夠提供國際級的影視拍攝支持,為中國電影工業化創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硬體支撐。

  青島東方影都産業控股集團總裁孫恒勤&&,目前以東方影都産業園為核心的影視製作配套産業鏈已日趨完善,包括希娜魔夫、香港永譽等多家行業領軍企業均已入駐。東方影都已成為具有國際一流標準的超大型影視拍攝基地,持續推動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發展。

  自信,扎根傳統講好中國故事

  近年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靈感源泉的國産電影蓬勃發展,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其中,獲得本屆華表獎“特別貢獻影片”的《哪吒之魔童鬧海》更是躋身全球影史票房前五。

  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副研究員趙斌&&,《哪吒之魔童鬧海》通過對傳統神話的現代改編,以精湛的動畫技術與本土化的情感表達,既具傳統文化魅力又符合現代審美,彰顯了中國動畫電影的工業實力。

  “我希望能夠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藝術成就,用當代的創作理念和視聽語言呈現給全世界觀眾。”本屆華表獎獲獎影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導演烏爾善説,在籌備《封神三部曲》期間,他和主創人員赴山西、陜西、河南等多地實地考察。還為青年演員安排了先秦文化史、“君子六藝”等學習內容,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幫助他們完成經典神話角色的塑造。

  2月6日,在遼寧瀋陽一家影院拍攝的《哪吒之魔童鬧海》海報。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黨總支書記、副教授王昱華認為,《流浪地球》系列與《封神三部曲》等作品,無不把文化主體性建構為核心的軟實力升級放置首位。“比如《長安三萬里》,這部影片深度發掘中華詩詞中的人文精神與哲學思辨。這種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涵的國産電影‘歷久彌新’,優秀的東西永遠經得起時間的錘煉。”

  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新時代的中國電影越來越受到海外觀眾的認可。《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在法國140家影院放映近500場;《哪吒之魔童鬧海》以150億元票房衝進全球前五,實現了我國電影史上的歷史性突破;《長安三萬里》摘得第十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金絲路獎”最佳動畫片、榮膺東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周金鶴獎最佳動畫片、入圍第96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參評名單……電影中的“中國故事”正展現出日益強大的國際影響力。

  策劃:張曉松

  主編:楊守勇、孫聞

  記者:王凱、張武岳、邢拓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