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4月25日電 題:上海車展40周年!超百款新車首發
新華社記者唐詩凝、周蕊
比亞迪Dynasty-D概念車、全新一代奧迪Q5L、超級電混SUV極氪9X、寧德時代“巧克力換電”新車型……正在此間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超百款全球首發新車接連亮相,眾多先進科技輪番登場,吸引全球目光。
這個春天,中國一如既往敞開懷抱,為全球經貿合作搭建&&、提供機遇。
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於2025年4月23日至5月2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吸引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業參展,193場發布會創歷屆之最。新華社記者 唐詩凝 攝
今年恰逢上海車展舉辦40周年,展館面積從最初1萬多平方米擴至超36萬平方米,參展企業數量躍升至近1000家,覆蓋26個國家和地區,193場發布會創歷屆之最……一個個數字凸顯上海車展的全球影響力。
“車展熱”的背後,是中國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從“市場換技術”到借助新能源和智能化實現“彎道超車”,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汽車生産國和出口國,2024年汽車産銷量均突破3100萬輛。
上海車展猶如一扇窗,透過它,未來出行的美好圖景近在咫尺,中國製造的獨特魅力和中國市場的開放機遇觸手可及。
媒體記者在2025上海車展大眾汽車展&上展出的ID.AURA汽車旁拍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創新:AI激發無限可能——
用上海話説“打開空調”“導航去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車子能聽懂嗎?
4月25日,2025上海車展迎來首個觀眾開放日。到車展上體驗便知:深度融合DeepSeek,智能網聯汽車能夠輕鬆識別多種方言及模糊口令,人機交互體驗更豐富、更人性化。
不僅如此,全域智能化在本屆車展隨處可見。小鵬人形機器人IRON抬起手臂碰拳示意,宇樹科技機器人化身深藍汽車“AI員工”揮手問好……
上海車展的聚光燈下,參展企業展現各種交互“黑科技”,AI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智能汽車架構、動力、底盤、座艙等各個領域,印證AI大模型與汽車産業的深度融合。
安全:汽車行業發展底色——
小鵬汽車宣布將開啟AI智能輔助駕駛安全訓練營,長城汽車介紹其耗資5.1億元建成的覆蓋全場景碰撞的安全試驗室,阿維塔06新車型借助華為乾崑技術實現全場景智護,商湯絕影的“駕駛失能”産品通過傳感器實時檢測駕駛員狀態……
本屆車展上,參展企業在展現智能化發展新趨勢的同時,也紛紛突出強調“保障出行安全”。
當前,我國具備組合輔助駕駛功能(L2級)的乘用車新車滲透率已超過57%。隨着技術和産業飛速發展,在智能化汽車加快量産背景下,如何進一步保障用戶安全成為重大命題。
“安全是最大的豪華”“安全是智能化不變的底色”成為全行業共識。不斷升級的大模型,正從“模仿學習”走向“強化學習”,將在充分理解現實世界的基礎上,努力做到像人類一樣進行複雜的常識推理,從而實現在各種複雜場景下讓駕駛更安心。
融合:全球産業鏈共贏未來——
寧德時代推出鈉新電池,零下40℃環境下電芯能量保持率仍達90%;英特爾發布第二代AI增強型軟體定義汽車系統級芯片,生成式和多模態AI性能最高可提升10倍……
走進上海車展首次設置的汽車科技及供應鏈展區,全産業鏈協同的新技術、新成果一覽無余,近50家國內外知名科技、半導體和芯片企業首次亮相。
造一台車,就像組一支足球隊。産業鏈上的智能座艙、車規級芯片、動力電池以及自動駕駛方案等眾多“位置”分工明確,但必須配合無間才能成功“進球”。
在全球貿易局勢緊張、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汽車産業這一全球化深度融合的領域,該如何增強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當説着各國語言的汽車圈高管、經銷商、觀摩團行走在上海車展裏圍觀新品、暢談合作,這本身就是答案。
“我們從來不是單打獨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説,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大眾品牌汽車多數實現了本土生産,零部件本土化率超過95%,整個供應鏈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
造一台好車,離不開闔作共生的“朋友圈”。這正是中國舉辦包括上海車展在內一系列面向全球的國際化車展的深意所在。
每一次技術突破都源於跨地域的知識共享,每一輛智能汽車都凝結着全球智慧。向未來,期待汽車産業緊密協同,在開放包容中創新共進,在互聯互通中走向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