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配方食品創新研究與發展學術論壇舉辦-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7 17:26:06
來源:新華網

嬰幼兒配方食品創新研究與發展學術論壇舉辦

字體:

10月24日下午,嬰幼兒配方食品創新研究與發展學術論壇在西安舉辦。作為第十屆中國特殊食品大會的重要組成之一,論壇由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家支持。本次會議由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特殊食品監管處許新艷和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嬰幼兒配方食品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蔭士安主持。

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特殊食品監管處許新艷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嬰幼兒配方食品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蔭士安

主題分享:嬰幼兒食品品質與政策研討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印遇龍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印遇龍圍繞“仔豬模型評估早産、低體重嬰兒營養研究”展開分享。他指出,仔豬生理結構、代謝與人類相近,且倫理易接受、成本低,是研究早産、低體重兒營養的優質模型。當前全球早産率10%-15%、我國達7%-10%,母乳雖理想但純母乳喂養率低。該模型已證實水解蛋白配方粉可提升耐受性與營養吸收,未來將推動模型標準化,助力嬰幼兒食品研發。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嬰幼兒配方食品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蔭士安聚焦“嬰幼兒配方食品品質提升的建議”展開分享,指出配方食品品質提升需以母乳為核心參照。母乳成分複雜且動態,含上千種蛋白質、30多種酶及多樣微生物。嬰配食品應優化宏微量營養素結構比例、減少熱處理、提升生鮮乳比例,結合組學技術評價,以滿足嬰幼兒發育需求,減少便秘、過敏等不良反應。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應用營養一室主任方海琴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應用營養一室主任方海琴圍繞“《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進行解讀,介紹了新版GB25596-2025在舊版基礎上的優化,包括基礎營養成分含量調整,新增生酮、防反流等6類産品,限制蔗糖添加,安全指標直接引用通用標準,標籤新增衝調參數等要求。此通則設定了2年過渡期,後續將加強標準宣貫與註冊銜接,更好地滿足特殊醫學狀況嬰兒的生長髮育需求。

專業分享:早産兒健康與嬰配奶粉創新策略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主治醫師莊佳璐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科主治醫師莊佳璐分享了“早産兒配方奶粉對早産兒生長髮育與安全性臨床研究”,該中心隨機對照研究入組90例早産兒,兩組體重、身長等生長指標相近。其中,試驗組達到完全腸內營養更早、住院時長更短,且無牛奶蛋白過敏。目前院外隨訪仍在進行,後續將進一步分析組間差異及臨床意義。

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傅玲琳

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傅玲琳圍繞“低溫工藝賦能嬰配奶粉:AGEs減控與低致敏性新策略”展開分享,並指出嬰幼兒過敏風險高,膳食AGEs或是重要誘因。其團隊建立AGEs檢測、數據庫及評價體系,證實低溫工藝(如D90液替代噴粉)可降低嬰配粉AGEs,呼籲將“低AGEs”納入行業標準,為低致敏嬰配粉研發提供可行方案。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衞生與健康學院研究員趙艾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衞生與健康學院研究員趙艾以“乳鐵蛋白對生命早期的健康作用:一項基於中國嬰兒的真實世界研究”為主題進行介紹,提出乳鐵蛋白強化配方粉效果與母乳喂養相近。其能顯著促進嬰兒身高增長、維持適宜體重,減少腹部脹氣、降低喂養困難,還可優化腸道菌群,且12-18月齡嬰兒仍能保持這些優勢,為生命早期健康提供支撐。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楊波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楊波圍繞“母乳來源長雙歧桿菌對生命早期腸道屏障和骨骼代謝的調節”展開分享,他指出母乳中含有細菌、真菌及多種微生物,長雙歧桿菌嬰兒亞種是其中的優勢菌,可有效調節生命早期腸道屏障功能、助力腸道健康,還能促進骨骼代謝,為嬰幼兒腸道與骨骼發育提供科學支撐。

 

【糾錯】 【責任編輯:王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