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7日,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組委會聯合主辦的第一屆全國食品行業渠道峰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會上,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張京玉發布了《2025中國食品趨勢白皮書》,披露了2025年1-8月食品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及趨勢。
張京玉指出,2025年1-8月份,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食品行業涉及的24種産品中,11個品種産品産量保持正增長。前8個月,全國4萬多家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194.0億元,同比增長12.9%,較上半年加快9.5個百分點,高出全部工業平均增速12個百分點。

張京玉從五個方面全面分析總結了1-8月份全國食品工業生産運行情況:
(一)生産增速繼續放緩
1-8月份,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增速比1-7月收窄0.6個百分點,較全部工業低1.1個百分點,其中8月份增長1.4%,比7月份放緩1.7個百分點。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1-8月分別增長6.9%、5.4%和3.3%。食品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5.7%。
食品行業涉及的24種産品中,11個品種産品産量保持正增長。
(二)行業經濟效益改善
前8個月,全國4萬多家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194.0億元,同比增長12.9%,較上半年加快9.5個百分點,高出全部工業平均增速12個百分點。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速分別是11.8%、1.8%和19.9%,農副食品加工業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扭轉利潤下降,達到近20%的較高增長水平,主要還是受白酒製造業行業利潤得到較大改善影響。
從收入和成本變化來看,前8個月,規上食品工業企業完成營業收入5.9萬億元,同比增長2.0%,增速較上半年收窄0.7個百分點。發生營業成本5.0萬億元,同比增長2.2%。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7.1%;企業虧損面28.2%。
(三)食品消費價格降幅呈擴大趨勢
1-8月,食品價格同比下降1.4%,8月當月,食品價格下降4.3%,降幅比7月擴大2.7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下降15.2%,蛋類價格下降12.4%,豬肉價格下降16.1%,鮮果價格下降3.7%,糧食價格下降0.8%,水産品價格上漲2.2%。食品價格的下降對CPI同比的下拉影響增大。
(四)食品市場消費穩步增長
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4萬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比上年增長11.0%,飲料類增長0.2%,煙酒類增長4.3%,3類商品合計佔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的15.5%。食品作為基本生活類消費品,市場供應充足,消費量繼續穩步增長。
新型消費發展態勢較好,網上零售額佔比進一步提升,吃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5.0%。網絡購物作為消費市場增長動力源的態勢持續鞏固。
1-8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99828億元,同比增長9.6%。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0964億元,增長6.4%,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5.0%;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類、穿類、用類商品分別增長15.0%、2.4%、5.7%。
(五)食品工業投資保持較高增長
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1-8月份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6.9%、13.9%、7.2%,保持了較高增長,增速高於5.1%的製造業固定資産投資平均增長水平。
對於食品行業發展趨勢,張京玉認為,食品行業將進入一個新時代、新消費的新周期,食品産業的傳統産業優勢和持續健康綠色發展趨勢更加凸顯,現代民生産業主體作用和産業融合發展態勢更加明顯。主要從六方面體現:
(一)産業韌性賦力産業深化發展。遵照習近平總書記“樹立大食物觀”的要求,發揮食品産業韌性優勢,積極推動生物鏈生態和食物鏈供給平衡發展,推進農業與食品工業産業鏈縱向一體化發展,實現減糧增效、節糧增值,推進食品産業供給質量水平是産業深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全方位、多層次、多途徑開發可食資源,開發豐富多樣的新資源食品(新食品原料)和食物品種,實現食物供給結構多元化、膳食營養結構科學化,推動食品産業持續健康發展。食品産業是鄉村振興建設的第一大産業,帶動農業增值、農民致富、農村發展是食品産業持續健康發展最大優勢。
(二)科技創新賦智産業高效發展。科技創新是食品産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原動力,也是實現食品産業現代化的根本之路。積極推動生物鏈、食物鏈融合創新發展,向國土資源、生物資源拓展,實現農業基礎高端化和食品産業現代化,開發適應方便化、個性化、多元化、國際化新型消費需求的“三減”(減鹽、減糖、減脂)健康營養食品、保健功能食品和特醫食品。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第一要素,大力引育前瞻性戰略研究的高尖端人才、懂管理懂經營和具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家以及高水平技能人才,滿足食品産業未來崗位群人才需求。
(三)質量品牌賦值區域經濟集聚發展。産業發展標準先行,質量是産業發展的基礎,品牌是質量標準的集合,是引領産業集聚發展的核心要素。持續實施“三品”提升工程,挖掘品牌文化,講好品牌故事是強勢企業樹立企業形象、提高市場競爭力重要支撐,是加快産業集聚和産業集群、産區建設的“內核”。在當前市場大分化時代,馬太效應更加強烈,強者恒強,弱者更弱情況下,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紅利逐漸釋放,激發了中小微企業的市場活力,頭部企業引領行業發展、中部企業帶動區域發展、尾部企業補充豐富市場的發展格局將是常態。
(四)數字化賦能産業智能化發展。産業數字化是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必然趨勢。數字化賦能食品産業智能化推動了現代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和現代食品産業體系建設。現代化種植養殖、智能化生産、現代物流和智慧營銷、虛擬現實體驗等將是食品産業數字化的新特徵。工業設計、質控遠程監測技術、真實性監測技術將是食品産業數字化的新業態。
(五)綠色低碳賦踐産業生態發展。綠色低碳是食品産業生態發展的主要特徵,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綠色農業或農場、綠色工廠或車間、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綠色包裝和綠色消費是産業生態發展新模式、新潮流。科普食品知識,引導綠色消費,倡導節糧增效,反對食品浪費將是新時代的主流。
(六)特色産業食品産區助推區域經濟發展。特色風味導向型食品日漸興起,在政策強力推動與大量成功實踐引領下,傳統型食品産業園區和區域食品産業生態,正在加速走農業食品特色化和特色産區化之路。為破除農業食品的同質化、産業園區同類化痼疾,各地普遍依託本地資源優勢,挖掘地方特色特産,強化差異化特徵,營造新型産業生態,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帶動農民增收,促進本地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