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不完的月餅去哪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6 10:03:02
來源:經濟日報

賣不完的月餅去哪了

字體:

節後剩餘月餅的主要去向包括:全&&促銷、員工內購、節後持續銷售、發放福利,以及賣給第三方或按規定銷毀等。部分月餅禮盒會在電商&&上持續銷售,其定位逐漸由“禮盒”向“零食”靠攏。

當前,月餅生産頭部企業已構建起動態生産模式,從原料採購到包裝定制均實行精細化控制,大幅降低商品積壓的概率。

中秋節過去幾天了,北京某大型商超的促銷區內,月餅禮盒被擺在顯眼位置。原價198元的禮盒如今只賣85元。類似“中秋禮盒低至三折”等清倉信息也出現在電商首頁或外賣&&上。

月餅是時令性很強的食品,節前鋪貨、節日高峰、節後冷清,形成每年重復出現的市場節奏。近年來,我國月餅市場日益火爆,加入月餅生産的企業越來越多。如果供給端不能與需求端精準對接,便會出現供過於求。每到節後,一個問題總會被反復提起——賣不完的月餅去哪了?

作為行業龍頭,蘇州稻香村集團的應對具有代表性。該集團年銷月餅3億多塊,在北京、蘇州、菏澤等地建有10個現代化生産加工園區。線下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60多個國家和地區;線上渠道覆蓋天貓、京東等主流電商&&。當前,面對節後庫存壓力,企業並非憑運氣押注市場,而是依託數據和訂單運作。

“如今企業的生産計劃已不再憑經驗拍腦袋決定,而是依據多年銷售數據、區域消費趨勢與渠道反饋綜合判斷,做到按訂單生産。”蘇州稻香村集團辦公室主任張靜告訴記者,與其他一線月餅企業類似,集團依託多年對市場行情趨勢的預判和把控進行生産,節後剩餘月餅量相對可控,基本不會出現大面積積壓。

張靜透露,節後剩餘月餅的主要去向包括:全&&促銷、員工內購、節後持續銷售、發放福利,以及賣給第三方或按規定銷毀等。在節前用工高峰時,集團用工人數超過1萬人。因此,集團開放內部購買通道,員工以優惠價購買月餅禮盒或散裝月餅也會消納一部分産品。節後,部分禮盒會在電商&&上持續銷售,經過價格下調與包裝調整,其定位逐漸由“禮盒”向“零食”靠攏。

記者注意到,早在中秋節之前,不少月餅企業已在各渠道開展促銷活動,力求最大化去庫存。與此同時,行業的生産邏輯也在發生變化。過去,月餅生産節奏多靠經驗判斷。如今,隨着行業集中度提高、供應鏈數字化深入,頭部企業已構建起動態生産模式:在中秋節前數月就會根據電商預售、渠道訂單、往年區域銷量變化實時調整産能,從原料採購到包裝定制均實行精細化控制。這種“柔性生産”能力,能夠大幅降低商品積壓的概率。

行業研究也印證了這種轉變。中國數據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2025中國月餅行業消費與品牌現狀白皮書》指出,月餅行業普遍面臨成本壓力,原材料、人工、物流成本持續上漲,壓縮企業利潤空間。企業需通過規模化生産、工藝優化和供應鏈管理降低成本。

中國數據研究中心相關專家&&,隨着消費升級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我國月餅行業正加速向“智能製造”轉型,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偏好,實現精準營銷和産品定制,借助智能工廠建設、數字化供應鏈管理、AI品質管控等創新實踐,實現生産效率提升與産品價值升級。預計到2027年,智能生産線在月餅行業的覆蓋率將超過60%,推動行業從“規模經濟”向“效率經濟”轉變。

消費端變化同樣明顯。如今,地域特色與健康屬性成為月餅新品研發和內容傳播的熱點。廣式、滇式、蘇式等傳統口味月餅,與鮮花、雜糧、無蔗糖草本等創新口味月餅並存。在電商直播和社交&&上,月餅的標籤不再局限於“節日禮品”。尤其是小規格、輕包裝的單塊月餅,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便利店、咖啡店乃至航空配餐中,“賣不完”的概念也越來越模糊。

月餅庫存的合理消納,既得益於短期庫存消納機制,也反映了行業的深層調整:生産更精細、供應更靈活、産品更貼近消費需求。節後余溫退去後,這些變化將決定月餅市場的常態走向。“我們正探索讓月餅實現全年銷售。”張靜&&,近年來,月餅産品逐漸向日常消費品轉變,特別是小克重月餅逐漸被定位於“中式點心”,其零食化與常態化銷售趨勢日益明顯。

【糾錯】 【責任編輯:王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