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10月15日電 題:“抄作業”的贛超,為何“超預期”?
新華社記者焦子琦、李勁峰、黃浩然
從賽事初期被質疑抄“蘇超”作業,到決賽前已有超115萬人次到場觀賽,這個夏季,純粹草根的“贛超”火得讓人意外。
江西省級業餘足球城市聯賽點燃了“足球小省”的街頭巷陌,也迸發出令人驚嘆的城市活力。
“抄作業”抄成“尖子生”
江西的“超”字號聯賽一亮相,就引來不少質疑。
“蘇超在前,我們又搞贛超,這不就是在抄作業嗎?”看球超過30年的南昌洪城球迷協會主席岳喜堅説。
開賽前,蘇超的爆火讓主辦方“壓力山大”。今年4月,江西省體育局就已下發舉辦2025年全省足球超級聯賽的通知,準備延續自2021年以來的俱樂部分組循環賽制。但5月蘇超爆火,讓贛超主辦方不得不決定比賽延期,先去學習。
“壓力確實大。”江西省體育局群體處處長劉鋼坦言,蘇超摸索出的好做法,贛超就要去借鑒,“這沒什麼好回避的”。
起步之難,超乎想象。原計劃在贛州打造本土市級足球賽事的贛州文傳集團負責人劉效江,6月中旬帶隊到常州觀摩蘇超辦賽經驗,專門撰寫了一份1.6萬字的考察報告。
“7月初,收到贛超的贛州賽區賽事執行通知,憑藉前期考察經驗我們才敢接下這個任務。”劉效江回憶説,此時距離首場比賽鳴哨僅剩10天。
借鑒蘇超經驗,贛超參賽單位從俱樂部改成地級市,球員選拔擴大到全市範圍;賽制從循環積分制,改成“循環+淘汰”制;主辦方由各地足協,調整為省市政府部門統籌調度。
抄作業不是機械照搬,扎根地方特色才能提高群眾的接受度。結合贛南、贛北地區民俗和互動特點,贛超第一階段分南北賽區比拼;充分考慮當地消費水平,贛超每場比賽票價不超過9.9元;比賽時段也“錯峰”蘇超,贛超開始進入更多人視野……
紅色文化的植入,成為贛超最有辨識度的標籤。8月底贛州主場對陣吉安,看&上點點燈光聚成星河,映照球場上的草鞋舞者踏光而行,4萬球迷齊唱《十送紅軍》的場景火遍全網。
“蘇超火爆,‘文化梗’功不可沒。作為革命老區,我們最大優勢是紅色文化。”劉效江説,抄作業也要抄得有特色。
“若要盼得紅軍來,嶺上開遍映山紅”,吉安主場響起《映山紅》的熟悉旋律,喚醒“刻在骨子裏的紅色基因”;九江主場的《為了誰》情景演出,將賽場內外思緒集體拉回到九八抗洪時,軍民攜手守堤的感人場景。
利用賽前暖場、中場休息,各個賽區爭相展現最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讓網友戲稱,感覺就像“文藝演出中插播足球比賽”。贛超也被稱為“抄蘇超作業的‘尖子生’”。
南昌大學體育學院院長江廣金認為,繼蘇超之後,贛超也找到了“足球+”的路子,不僅滿足了群眾需求,還增添了城市活力、帶活了文旅商貿發展。“對於中國足球而言,一個‘超’遠遠不夠。”
“草根”賽頻現“名場面”
江西是傳統足球小省,自2012年南昌八一衡源隊搬離後,已10多年沒有頂級聯賽球隊。贛超賽場上,卻頻頻出現球迷津津樂道的“名場面”:
贛州隊球員羅罡,一腳角球直接破門上演“圓月彎刀”,引發全網感慨“業餘賽場誕生世界波”;開場僅43秒,九江隊隊員殷世賢接球捅射閃電進球;南昌隊守門員劉家祥補時階段飛身撲出關鍵點球,卻在慶祝時崴腳骨折……
這些超乎意料的精彩場面,都來自一群非職業球員腳下。活躍在贛超賽場上的,不僅有校園足球高中生、大學生,也有銀行職員、影院老闆、體育老師。
贛超組委會規定:兩年內在中超、中甲等聯賽註冊的職業球員不能參賽,報名年齡限定在17歲至40歲,且必須擁有江西省內戶籍或在江西工作並繳納社保滿一年。
這條看似嚴苛的規定,守住了贛超最珍貴的草根底色,也讓每支球隊真正成為所在城市的代表。
南昌隊球員一半來自南昌二中校隊,還有一半是社會選拔。40歲的銀行職員雷力鈞從未接受過專業訓練,讀高二才接觸足球。一直活躍在野球場上的他,被招入球隊後成為最年長的球員。
“參加訓練和比賽,經常要向單位請假。”雷力鈞説,他這個年紀還能上場,感受上萬名家鄉球迷觀賽的大場面,本身就是一種榮耀。
儘管球市火爆,贛超各地賽區為每位球員提供親友票,安排和主場球迷一起加油助威。在贛超一腳出名的羅罡是廣州體育學院在校生。他説,家鄉父老和親友的加油助威,讓他更有信心。
贛超出人意料的精彩和“火熱”,也是江西足球青訓近年來持續耕耘的收穫。全省1600余所中小學開設足球課程,註冊青少年球員2萬多人。南昌、宜春、上饒球隊中,不少球員都是當地高中生。很多外地高校返鄉參賽大學生,也都畢業於江西省內校園足球學校。
“江西校園足球青訓之花,綻放在贛超賽場上。”南昌市體育局局長汪芳説,場上對手是校友,場下觀眾是同事親朋,“這種親切感和融入感,就是最純粹的足球文化”。
“聽勸”讓足球“接地氣”
觀眾“吐槽”一直伴隨着贛超賽程,但主辦方主打“聽勸”,成了贛超備受球迷熱捧的另一特質。
開賽不久,球迷反映球員球衣印的姓名都是英文,太“洋氣”不接地氣,第二場比賽開始各支球隊將球衣都換成中文;晚間觀賽依舊炎熱難擋,各個賽場設置免費飲水點;球迷評論南昌的八一體育場昏暗得像“90年代”,四天之後球場燈光就更換一新。
鷹潭是江西常住人口最少的地級市,承辦贛超的鷹潭市體育場2萬多破舊座椅需要更換。鷹潭市足協黨委書記姜偉跑到山東,蹲守在座椅生産廠家,生産完一批就督促安排發貨,20天完成座椅和大屏更換,“雖然贛超是群眾體育,但辦賽機制和觀賽體驗不能低”。
從最初擔心入場觀眾不足,到場場爆滿、“一票難求”,贛超在“聽勸”中不斷優化,也得到球迷更火熱的回應。
小組賽階段,贛州賽區售票網站上“想看”預約人數累計已達14萬。南昌主場對陣贛州的四分之一決賽中,超5萬名球迷涌入球場觀賽,創下江西省單場足球比賽上座新紀錄。贛超前56場比賽累計觀賽人次已突破百萬。
大量球迷走進賽場,直接攪活各地文旅商貿消費市場。賽場外開設特色集市,為球迷提供觀賽之外的美食、文創“一站式”體驗;憑贛超門票可免費游覽滕王閣、廬山、龍虎山等景區,餐館酒店還可打折,“跟着贛超游江西”成為出游新選擇。江西省文旅部門統計,贛超舉辦期間,全省約260家景區&&優惠政策,賽事期間游客增長量比去年同期提高10%以上。
不少球迷説,足球不再是一場比賽,更是連接人與城的情感紐帶。
贛超決賽在即,一些地市已在籌劃市級“小贛超”和跨省聯動的友誼賽。綠茵狂歡能否持續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能否不斷出圈吸引更多人參與,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