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0月15日電 題:積極推進聚變能安全、創新、國際化開放發展——訪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黃平
新華社記者宋晨、李力可
世界聚變能源集團第2次部長級會議暨國際原子能機構第30屆聚變能大會正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如何深化聚變能領域國際合作?全球首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聚變能研究與培訓協作中心落地中國意義幾何?新華社記者採訪了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黃平。
聚變能是未來清潔能源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問:什麼是聚變能?應如何深化該領域國際合作?
答:聚變能與裂變能相比,具有能量密度大、原料資源豐富、放射性污染低、固有安全性好等突出優勢,是未來清潔能源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人類要利用好核能,就更需要實現好核能安全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一要深化産學研合作,賦能聚變能國際化協同共創;二要構築基礎研究合作&&,賦能聚變能國際化聚力共建;三是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賦能聚變能國際化開放共享。
積極推進聚變能安全、創新、國際化開放發展
問:如何攜手解決聚變能商業化面臨的問題?
答:聚變能技術正在從科學研究向工程實踐和商業應用的目標加速邁進。近年來,中國先後發布相關政策文件,將可控核聚變列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進綠色低碳前沿技術攻關的重點方向,前瞻部署聚變能等未來能源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
當前,聚變能商業化還面臨等離子體穩態燃燒等科學和工程難題,以及産業鏈供應鏈成熟性、經濟可承受性的産業生態建設問題。在聚變能商業化過程中,中國將踐行四大全球倡議,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是加強科學研究,夯實創新基礎;二是完善標準體系,強化安全保障;三是加強人才培養,促進交流互鑒;四是完善治理體系,匯聚全球合力,積極推進聚變能安全、創新、國際化開放發展。
全球首個聚變能研究與培訓協作中心落地中國
問:全球首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聚變能研究與培訓協作中心落地中國意義幾何?
答:國際原子能機構聚變能研究與培訓協作中心是由國際原子能機構與成員國的機構、部門或機構內實驗室簽署正式協議的指定實體,協作中心機制側重研究、開發和培訓。
聚變能研究與培訓協作中心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牽頭,聯合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國的核領域專家、學術組織及企事業單位深化聚變技術協作。這標誌着中國在聚變能領域的地位與影響力得到國際社會認可。中國願與世界各國一道,深化開放創新合作,推動聚變能國際化共創、共建、共享,為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讓聚變能更好造福人類。
為全球聚變能發展與成都産業升級注入動力
問:協作中心未來將如何發展?
答:協作中心將從學術交流、科技創新、産業牽引等方面,為全球聚變能發展與成都産業升級注入動力。
學術交流方面,協作中心將推動成都引入國際頂尖研究力量、匯聚高端學術資源,重點加強青年科學家跨國交流,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
科技創新領域,協作中心將促進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創新企業高效協同,充分發揮“中國環流三號”等大科學裝置的&&作用,加速聚變能領域重大技術攻關與原創成果孵化。
産業牽引層面,協作中心落地將吸引聚變能領域重點企業向成都集聚,推動當地構建覆蓋超導材料、第一壁材料、偏濾器、聚變設備的全鏈條産業布局,為可控聚變未來産業新賽道提供有力支撐,進一步加速全球聚變能商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