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增國家級非遺相關視頻超2億條,00後非遺創作者數量激增95%,30歲以下傳承人增長24%,非遺商品年銷售量突破65億單……上半年發布的《2025抖音非遺數據報告》顯示,如今已有越來越多年輕人投身到非遺傳播和傳承中來。
在這場非遺 “破圈” 行動中,中國品牌的助力,正讓非遺技藝找到新的 “續航” 密碼。元氣森林旗下外星人電解質水發起非遺傳承 “充電” 計劃,旨在讓更多年輕人看見並了解非遺。
去年,元氣森林攜手南翔來到延安,籌備四個月,發起了一場千人安塞腰鼓表演挑戰。1600人在黃土高原嗩吶聲響,腰鼓齊鳴。視頻上線後熱度迅速攀升,彈幕瞬間淹沒屏幕,網友們紛紛留言:“好一個安塞腰鼓”“非遺的力量太燃了”“DNA在沸騰”……
把最好的腰鼓表演留給安塞
“即使全文背誦過課文,仍想象不出那份壯闊。”正是初中課本裏對安塞腰鼓的生動刻畫,讓南翔始終懷揣着親赴現場的執念。
安塞被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2006年,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1200多名安塞腰鼓手組成的“千人腰鼓”方陣在天安門廣場震撼亮相。2019年,1344名中學生組成的“腰鼓隊”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
遺憾的是,安塞的黃土上卻未有過千人腰鼓的大型演出。南翔聽説後,一個大膽的念頭冒了出來——召集1500人在安塞黃土上呈現一場震撼演出。
在“外星人”飲料非遺傳承充“電”計劃的助力下,南翔來到安塞學習腰鼓。他從洗牛皮、學習做大鼓開始,專門學習安塞腰鼓的打法。當地師傅的講解讓他對這門技藝有了更深認知:安塞腰鼓並非僅有腰鼓,還包含鑼镲、嗩吶和大鼓,其中大鼓是整場演出的“指揮鼓”,沒有它,再多的小腰鼓也跳不成一場舞。
南翔找到曾組織1300餘人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羅教練,兩人分工協作,一邊負責招募人員,一邊負責訓練組織。學習腰鼓本身就是一場“硬仗”——打腰鼓講究姿勢端正、腳步穩定、鼓與腰同步發力,可對“手腳不協調”的南翔來説,五分鐘舞蹈動作,練習了半個月還是始終找不到節奏,只能靠“反復練習再練習”攻克。
安塞當地居民的熱情遠超想象。從最初的1500人到最終的1600人,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匯聚成一股繩,萬眾一心排除萬難,奔赴山頂、千面腰鼓在高原齊鳴。把最好的表演留給安塞,讓這片黃土記住這份壯闊。
曾有這樣的非遺絕技驚艷四座
堅持與執着,或許正是非遺傳承最動人的模樣。
為了將火虎技藝展現到大眾視野,元氣森林再次支持南翔半年內四次到訪鄒城。籌備兩年終於將“鄒城火虎”非遺作品呈現在屏幕上。
火虎,顧名思義,渾身冒火的老虎。是由山東鄒城市太平鎮平陽寺村周家根據普通的舞獅表演和民間的禮花筋表演綜合演變而發明的,已有120餘年的歷史。被列入山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表演中,打虎人手提火棒,威武雄壯,氣宇軒昂。在鞭炮齊鳴、鑼鼓合奏中,火虎騰躍而出。表演過程中火花閃爍,光影交織,極具藝術觀賞性和視覺衝擊力。
火花四濺的秘密,則是插在火虎身上的火捻子。火捻子由木炭粉混合神秘配方卷制而成,點燃後火花四濺,需在15分鐘內完成全套動作。而數十斤的虎衣、近百度的高溫,稍有不慎便會造成燒傷。
南翔第一次聽説火虎時,這項技藝已沉寂了十多年。表演的危險性讓年輕人望而卻步,傳承陷入困境。為完成記錄,南翔決定親自學習表演。
很快他就體會到火虎表演的艱難:表演道具早已遺失,虎衣需重新縫製,火捻子要當天搓制,一場表演需3600根,工程量巨大。數十斤的虎衣穿在身上,像套着個密不透風的蒸籠,限制着動作;雙拐配合腿部行走的“虎撲”動作,練一次就渾身虛脫;15分鐘的表演時長,是對體能與意志力的極限挑戰。
表演當晚,夜色中點燃的火虎金光閃耀,騰躍間火花漫天飛舞。觀眾驚嘆於這份視覺震撼,卻少有人知絢爛的背後是表演者頂着高溫與燒傷風險的堅持。
在深度體驗鄒城非遺“火虎”的製作技藝與文化內涵後,南翔通過鏡頭將這一瀕臨失傳的民間藝術以年輕化表達呈現,鄒城火虎相關話題火速登上抖音熱榜TOP1。
現在一支煙花或許能比火虎絢爛100倍,何必冒生命危險?南翔曾有過這樣的疑問,但親身經歷過後有了答案:即使未來有可能失傳,也該被記錄下來,讓人們知道,曾有過這樣的非遺絕技驚艷四座。
中國品牌為非遺傳承充“電”續航
如今,非遺博主已成為社交&&上的一大類別,他們通過親身學藝、高質量的內容創作,助推非遺出圈出海。
點開B站、抖音、小紅書等&&,不少90後、00後UP主/博主和南翔一樣,成為傳承、傳播非遺的生力軍。當黃土高坡上前&腰鼓齊鳴、貴州苗繡登上國際時裝周、泉州簪花成文旅爆款,那些“老古董”正被年輕人捧成了“新潮流”。
來自湖南衡陽的“95後”江尋千,曾是一名原畫師,如今已成為傳統文化領域的知名短視頻博主。她用短視頻記錄了各種小眾非遺,將打鐵花、雕冰龍、扎魚燈、苗族銀飾鍛制、緊那羅舞等一項項精彩技藝搬到網友眼前,多條視頻播放量破億,其中一條記錄打鐵花的視頻全網傳播量高達3億次。大量粉絲通過轉讚評互動表達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認同。
這些非遺“破圈”的故事背後,離不開中國品牌的助力。兩年來,外星人非遺傳承充“電”計劃覆蓋安塞腰鼓、鄒城火虎、緊那羅舞等多個非遺項目,相關內容全網播放破億,多&&熱搜不斷。品牌的用心不止於流量數據,更在於讓非遺“有市場、能傳承”——通過創作者鏈結傳承人,讓技藝被看見;通過流量賦能文旅,讓非遺産生價值。
《2025抖音非遺數據報告》顯示,非遺在拉動城市文旅消費中的作用不斷顯現。過去一年,依託抖音生活服務業務,抖音非遺類線下商家數量同比增長187%,團購訂單量增長173%,中華老字號商家抖音團購訂單量同比增長82%。
當年輕博主用鏡頭捕捉非遺的溫度,當中國品牌用行動支撐傳承的力度,那些曾瀕臨消失的千年技藝和文化,正走進更多年輕人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