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鮮報丨西煤東運“大動脈”!大秦鐵路貨運量破90億噸-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2 00:38:24
來源:新華社

新華鮮報丨西煤東運“大動脈”!大秦鐵路貨運量破90億噸

字體:

  8月21日上午,隨着一列滿載電煤的2萬噸級重載列車駛出位於山西大同的湖東站,大秦鐵路累計貨運量突破90億噸。

  大秦鐵路,西起山西大同,東至河北秦皇島,是我國建設的首條重載鐵路,也是全國貨運量最大的單條鐵路,自開建起,就不缺曝光度。開通運營30多年來,大秦鐵路一直承擔着西煤東運“大動脈”的重任,與中國經濟一同向上。

  一頭連着“煤海”,一頭連着大海,像一條“煤河”流淌,以每秒超12噸的“流量”輸送“光與熱”。

  列車行駛在大秦鐵路上。(受訪對象供圖)

  “建設大秦線前,一邊是沿海地區快速發展對能源的如饑似渴,一邊是能源基地有煤運不出的無可奈何。有了大秦線,中國的經濟‘血脈’才能更好疏通,能源瓶頸的桎梏才有條件解除。”曾參與大秦鐵路建設的茶塢工務段黨委原書記高德福説。

  因發展需求而生,在國家發展中前行。

  這條全長653公里的鐵路,在全線開通運營的1992年,年貨運量只有4259.9萬噸。如今,大秦鐵路年貨運量穩定在4億噸左右,並具備每年4.5億噸的常態化運輸能力,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確保民生“溫度”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估算,大秦鐵路累計運送的90億噸煤炭發電量,可滿足超20億人十年的生活用電需求。

  站在遠處望去,剛剛啟動的2萬噸級重載列車連綿不絕,全長超2.6公里的列車完全駛離用時近10分鐘。而兩列這樣的列車開行間隔,也不過十幾分鐘,讓人在長度、重量之外,又對大秦鐵路的運轉飽和度有了新的認識。

  國鐵太原局運輸部技術科科長白軍説,通過在運營實踐中總結經驗,大秦鐵路探索形成了一整套以“産運需”對接、“集疏運”協同、“速密重”並舉為特點,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重載運輸體系。這套體系還被成功運用到瓦日鐵路、浩吉鐵路等能源“新動脈”上。

  大秦鐵路2萬噸級重載列車司機呼長寶在做列車始發前的準備工作。(受訪對象供圖)

  “當年需要在嘗試中找到操縱重載列車的最優動作,每一個長大下坡、每一個急彎,都要記在腦子裏;每一個動作都要找到最好的時機和力度,才能讓滿載的列車既能安全通過,又不會因完全剎停而耽誤時間。”湖東電力機務段資深重載司機景生啟説。

  現在,年輕的司機們有了重載列車平穩操縱評價系統,系統可以對司機的每一個操縱動作進行拆解打分,司機的操縱精準度、安全性越來越高。

  大秦鐵路,正在推動重載運輸的新範式加速演進。

  隨着科技持續賦能,幹“粗活”的大秦鐵路,也有了一身“繡花功夫”。基於高速照相機的“5T”設備,實現對車輛運行狀態的動態跟蹤監控;智能調度集中系統在實現減人化的同時,降低了調度環節人為失誤的可能性;類似汽車“自適應巡航”“主動剎車”的重載鐵路輔助駕駛技術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國鐵太原局湖東車輛段調度指揮中心實時監控大秦鐵路車輛運行狀態。(受訪對象供圖)

  “我們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時,還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着綠水青山。”國鐵太原局貨運部貨運管理科高級工程師閻建峰説,大秦鐵路“綠”的底色與生俱來,又始終如一。“完成90億噸運量,比燃油汽車完成同等運量節省能耗約9900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4億噸。大秦鐵路的環保貢獻,同樣值得被銘記。”

  策劃:陳芳

  記者:許雄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