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不少人惦記着“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但專家提醒,盲目跟風飲用高糖、高脂的奶茶,可能會助濕生痰,加重身體負擔。
圖片由AI生成
“立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但受‘秋老虎’影響,暑濕未退,形成‘溫燥’氣候。此時養生,關鍵在於健脾化濕以清余暑,養陰潤肺以禦初燥。”寧夏醫科大學中醫學院郭斌教授説,夏季遺留的濕氣若未及時化解,可能困阻脾胃,引發食欲不振、身重乏力。而秋季燥邪傷肺,易導致口乾咽燥、皮膚幹癢、便秘等“秋燥”症狀。
有沒有好喝又健康的奶茶“平替”?專家推薦這四款立秋養生飲。
秋天是吃梨的季節,可以將一個鴨梨切塊,再輔以10克甜杏仁和15克百合,加水煮沸再轉小火慢燉20分鐘,煮成“杏梨潤肺茶”。此方能夠生津潤燥、止咳平喘,特別適合幹咳無痰、咽痛音啞者。
此時節還可以泡“枸杞菊花桑葉茶”,將15克枸杞、10克菊花、5克桑葉一同用沸水沖泡,加蓋悶5分鐘後即可飲用,氣虛者還可加入15克黃芪以增強補氣效果。此茶能滋肝明目、清熱利咽,有效緩解秋季常見的眼幹澀、頭暈目眩等問題。
圖片由AI生成
蘿蔔也能做成飲品。可將100克左右蘿蔔切片,再加上15克天冬,一同煮大約15分鐘,待溫度降低後,可再調入少許蜂蜜,即成“天冬蘿蔔飲”。該飲具有清火潤燥、通腑降氣的功效,對改善大便幹結、口苦煩熱效果顯著。
除去飲品,還可以煮一碗“紫薯銀耳蓮子羹”。先將20克銀耳泡發,燉煮1小時至軟糯,隨後加入50克紫薯和10粒蓮子,繼續煮30分鐘即可。此羹有助於滋陰潤膚、健脾安神,對改善皮膚乾燥、失眠多夢頗有裨益。
專家提示,糖尿病患者應去除配方中的蜂蜜,並減少紫薯用量。孕婦務必禁用含有杏仁和天冬的茶飲,否則可能刺激子宮,增加流産風險。便溏者忌用銀耳、蘿蔔等滑腸食材。
“養生茶飲雖好,飲用頻次也要有度,一般每週飲用2到3次即可。”郭斌&&,最好選擇下午3點至5點飲用,此時“肺經當令”,即肺系統在這一時段發揮作用、自我調節,此時飲用更利於潤肺功效的發揮。
《黃帝內經》寫到,“秋三月,此謂容平……收斂神氣,使秋氣平”,順應自然斂藏之勢,方為養生上策。“立秋養生的精髓,在於以‘調和陰陽’為綱,順應天時,兼顧個體差異。”郭斌説。(記者馬麗娟、唐紫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