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位於浙江杭州的繭SPACE産業園零碳示範園裏,草木蔥蘢,生機盎然。屋頂光伏板轉化着陽光動能,辦公樓的空調跟隨外部溫度進行自我調節,智能燈光隨人流大小變化明暗……這個集科創辦公、低碳社區於一體的園區,正用無處不在的細節詮釋着“零碳”的真諦。
記者走進園區,映入眼簾的是鋪滿光伏板的光儲充一體化光伏停車棚。
“這一示範項目能夠通過光伏發電和儲能系統的結合,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能耗成本,達到‘自發自用’的效果,真正讓光伏、儲能、充電一體循環,降低碳排放。”該項目投資建設方杭州極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永傑説。
不僅是綠色低碳停車棚,平均每年可提供約212萬kWh綠色電能的分佈式光伏電站,實現全天候高效綠色供能的餐廳,照明系統能耗降低10%的節能改造樓宇,一點一滴的節能減碳,讓“零碳園區”從藍圖落地為實景。
零碳園區是指通過規劃、設計、技術、管理等方式,使園區內生産生活活動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並具備進一步達到“凈零”條件的園區。
如今,數字引擎驅動零碳園區智慧升級。
站在繭SPACE的零碳園區可視化監控&&前,記者通過數字大屏清晰地看到每度電的流向、每噸碳的消納數據,以及産業園內每家企業的能耗情況。
據介紹,園區自主研發的IXMS能碳綜合管理&&、零碳園區可視化監控&&兩大數智化系統,如同園區的“智慧管家”,可以實時捕捉能源消耗、碳排放、能效表現等關鍵指標,為管理者遞上可視的“綠色賬本”。
零碳園區的探索是科技與綠色的“雙向奔赴”,也是政策支持與技術創新的“同頻共振”。
從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園區”,到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作出明確部署,強調“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工廠”,綠色發展的重要實踐在政策引領下走實走深。
為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綠色轉型高地”,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提出8方面重點任務,明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園區,逐步完善相關規劃設計、技術裝備、商業模式和管理規範,有計劃、分步驟推進各類園區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園區和企業減碳增效。
業內專家指出,零碳園區建設是推動綠色轉型、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多個零碳園區還處在試點建設和探索階段,亟需通過政策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實現“破局”。
“繭SPACE作為浙江首個民營低零碳産業示範園,為零碳園區建設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樣本’。”杭州市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這是杭州市臨平區打造“中國綠港”的生動注腳。
“未來,臨平區將加快構建具有臨平特色的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建設‘中國綠港’,打造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創建一批綠色低碳發展應用典範和‘零碳’産業園。”上述負責人説。
業內專家指出,基於我國龐大的園區基礎,進一步探索建設零碳園區,不僅對碳減排有直接貢獻,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園區層面“零碳細胞”的實踐,為碳中和目標下建設“零碳社會”積累經驗、探索路徑、打造樣板。
一座座零碳園區的生動實踐,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深地投射在産業轉型的沃土之上,將共同打造綠色低碳的美好未來。(記者 陳涵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