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世界土壤日”如約而至,今年主題為“愛護土壤:測量、監測、管理”,強調通過土壤數據分析與科學管理保護耕地資源。
土壤既是人類生存的根基,也是自然的饋贈。然而,受自然條件和人類活動影響,全球土壤健康正面臨嚴峻挑戰。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調查數據顯示,全球約33%的土壤已經退化,土壤養分失衡、有機質減少、污染侵蝕等問題廣泛存在,守護土壤健康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作為全國磷復肥行業引領者,新洋豐以土壤健康為己任,從田間測土配方到新型肥料研發,再到科技創新改良土壤,始終踐行保護與修復土壤的使命,為農業綠色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新洋豐總部生産基地
土壤“體檢”,精準施策
健康的土壤離不開持續監測和科學管理,新洋豐深知,守護耕地的第一步在於了解土壤狀況。經過多年實踐,新洋豐構建了涵蓋作物全生長周期的農化服務模式,形成“技術服務金字塔體系”:塔尖由全國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組成,提供技術指導;塔中由200余名專業農藝師和基層技術人員組成,服務落地;塔基由1000余名推廣員構建一線服務網絡。
在田間地頭,新洋豐農藝師聯合推廣人員,開展以科學種植、土壤改良等為核心內容的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取樣檢測,定制施肥,科學地測土配方服務確保土壤得到及時調理和修復。
新洋豐農藝師在田間地頭提供技術服務
2023年,新洋豐已完成2000余份測土配方施肥報告,制定1600余份作物營養解決方案,有效提升了種植戶的種植效率和土壤利用率,讓“土壤體檢”真正融入農業生産,全力護航豐收。
産品創新,賦能土壤
守護土壤,不僅需要科學的檢測,更需要綠色高效的産品。新洋豐以“高效、專用、環保、功能化”為核心,開發出作物專用肥、緩控釋肥、水溶肥、生物有機肥等一系列綠色新型肥料,這些創新産品以提升肥料利用率、降低土壤污染為目標,涵蓋從大田作物到經濟作物的多種需求。
例如,高富專根莖類作物專用肥能提升氮磷效率,激活土著微生物,20組試驗平均增産幅度為18.3%;緩控釋肥可使土壤與水形成互穿網絡結構,控制肥料養分釋放,保水保墑保肥,肥料利用率提高10-20%。新洋豐研發推出的新型肥料産品,連續兩年在80余種作物上開展試驗示範,不僅幫助農戶實現增産增收,更在保護土壤資源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
近年來,新洋豐累計建設了4000余塊高標準示範田,覆蓋全國主要省份及主要經濟、大田作物,實現大田作物平均增産8%至10%,經濟作物平均增收10%以上。通過産品創新,新洋豐正一步步減少傳統肥料對土壤的負面影響,推動農業生産的綠色轉型。
新洋豐開展的改性磷石膏改良鹽鹼地試驗示範田
科技驅動,耕耘未來
在土壤保護和改良的征程上,科技是重要驅動力。一直以來,新洋豐秉承“創新驅動 綠色發展”戰略,走自主創新和産學研發展道路,創建了養分資源高效利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個省部級及其以上創新&&,針對新型肥料研發、耕地地力提升、土壤改良等關鍵性難題與技術瓶頸不斷展開研究與探索。
近年來,新洋豐共承擔了包括“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內的20余項國家級和省級重大科研項目、課題,擁有近200件專利。同時,還積極參與制定了7項國家標準和5項行業標準。
其中,“沿黃沙性土壤改良與水肥高效産品創制與産業化”課題是“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沿黃沙性土壤改良展開深入研究。項目實施後,將顯著提升沿黃沙性土壤産能,為黃河流域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新洋豐參與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黑土地障礙消減靶向調理與培肥産品研發與應用”項目也於今年四月啟動。該項目通過核心技術攻關,將有效改善黑土地土壤酸化、白漿化、貧瘠化等典型土壤問題,對於提升科技對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支撐作用以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健康的土壤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也是糧食安全的根本保障。在“世界土壤日”這一特殊時刻,新洋豐以實際行動踐行“愛護土壤:測量、監測、管理”的主題,深耕土壤健康領域,通過精準服務、産品創新和科技研發為土壤注入生機,為農業注入綠色動力。未來,新洋豐將繼續肩負使命,以科技為引擎,推動土壤保護、改良以及農業綠色發展,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生態改善提供更堅實的保障。並肩守護沃土,共創豐收未來!(郭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