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之濱的數字蝶變:日照以産業互聯網激活傳統産業新動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1 09:40:40
來源:新華網

黃海之濱的數字蝶變:日照以産業互聯網激活傳統産業新動能

字體:

  新華網北京7月11日電(於琦)數字經濟浪潮奔涌,當一線城市角逐算力高地時,一座黃海之濱的四線城市正以另一種姿態書寫答卷。從塑化産業的全鏈條數字化改造,到洗護服務的智能化升級,山東日照市——這座因港而興的城市,正以産業互聯網為鑰,打開傳統産業集群的數字化之門。

  日照以“小切口”撬動“大變革”,成為觀察中國産業互聯網下沉發展的鮮活樣本。日照的實踐印證着:數字經濟的生命力,在於與實體經濟的深度交融;産業互聯網的價值,在於讓每一個行業細胞都能共享數字紅利。

  數實融合:從“産業集群”到“數字生態”

  在日照市東港區的一座現代化大樓內,數據正以每秒數萬次的頻率流動,勾勒出這座城市的數字圖譜:大宗商品的交易動態、智能工廠的生産指標、智慧農業基地的運營數據……這裡是日照産業互聯網總部基地——全國首個精準定位産業互聯網賽道、集“政産學研用”於一體的數字經濟新園區,是日照數字經濟的“神經中樞”,也是“市區一體”推動産業互聯網發展的具象載體。

  作為全國首批“千兆城市”,日照已建成5G基站超1萬個,數字基建的“毛細血管”早已深入産業肌理。率先啟動“數據管理貫標推廣行動”,2023、2024年連續兩年日照獲評山東省DCMM貫標先進區域。全市現有5個省級“産業大腦”試點,14個省級數字化園區,數字産業集聚度全省第五,5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64.33億元。亮眼成績的背後,産業互聯網的滲透功不可沒。

  這座城市以港口經濟為錨點,以産業集群為土壤,將“産業互聯網總部基地” 作為核心載體,形成了“&&賦能+園區集聚+數據驅動”的獨特模式。截至目前,日照已對接全國數百家産業互聯網&&,落地20余家頭部企業,在鋼鐵、塑化、物流等領域培育出多個百億級數字産業集群。“日照的實踐證明,産業互聯網不是一線城市的‘專利’,四線城市同樣能走出特色路徑。”中國信息協會會長王金平&&。

  政策的精準滴灌讓轉型更有底氣。《日照市數字經濟加速倍增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構建起“頂層設計+資金池+生態鏈”的支撐體系。在這裡,數據不再是抽象的代碼,而是能抵押、可流通的“數字資産”,為傳統産業集群注入新動能。

  從“原料流通”到“生態重構”的産業革命

  一台&智能注塑機正根據雲端指令調整參數,原材料從入庫到生産全流程由數字系統調度——這是在日照東港區的精密注塑産業基地,聚塑雲打造的“智慧工廠”場景。

  “傳統塑化行業存在區域壁壘和供應鏈低效兩大痛點,而産業互聯網的核心是‘破界’與‘增效’。”聚塑雲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線上交易+線下前置倉”模式,將分散的塑料原料需求集中採購,再通過分佈在日照、臨沂等地的倉儲網絡實現48小時配送,降低物流成本30%。同時,&&積累的海量交易數據形成産業數據庫,反向指導新材料研發。2024年,聚塑雲營收達85億元,近三年複合增長率超115%。

  2018年落戶日照時,聚塑雲還是聚焦原料集採的小&&;如今,已成長為服務2.5萬家企業、年交易規模85億元的産業互聯網頭部玩家。

  聚塑雲破局的密碼,藏在“&&+工廠+園區+投資”四維融合的生態裏:聚塑雲不僅提供塑料原料的在線交易,更打造了一個“一站式採購服務&&”,讓下游製品企業能便捷地採購所有原輔材料和配件。同時,&&利用規模效應進行原材料集採。這種模式下每噸採購成本降低30-50元;聚塑雲聯合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成立新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建成新材料中試生産基地;規劃建設多個“智慧産業園區”,重點引進醫療器械、汽車配件、電子3C等細分領域的國內外領軍企業,構建全園區智能化生産、智慧化運營的嶄新生態場景;為所有入園的工廠企業提供綜合化的資源服務,包括:産業鏈服務、政務服務窗口、第三方服務(跨境電商、法務、財稅、人力資源、環保、安全和質量體系認證等)以及園區基金。

  這是聚塑雲“扎根中小微企業、從基礎數字化切入”的生動實踐,這種“數據驅動研産”的模式,正是日照“數實融合”的典型注腳。這恰恰印證了産業互聯網的科學發展方向——必須向上延伸創新、向下扎根産業、向深處拓展。

  傳統服務業的“數字煥新”

  智能分揀系統按污漬類型分配,20道標準工序已通過CERCLEAN(洗滌業國際標準化運營體系)認證,從下單到交付快至24小時。在衣錦浣香的智慧洗護工廠,一件羽絨服的洗護全程堪稱“數字範本”。

  這家從日照走出的企業,已在全國布局327座智慧工廠,覆蓋352個城市、5億人口,成為30余個高端服飾品牌的指定服務商。同時,公司與京東、順豐、中通大網物流及順豐同城急送同城物流展開了多維度融合的數字服務體系,在行業內率先完成全國洗護交付能力,實現互寄互通、異地取送。

  衣錦浣香的創新核心在於用數字破解服務業“分散化”痛點:接入200余個線上&&、聯動30余萬個智能快遞櫃,構建“線上下單-中央工廠-無接觸交付”閉環;自主研發的SaaS系統讓洗護效率大大提升。更關鍵的是,公司參與制定9項行業標準,讓“日照標準”成為服務業數字化的標杆,印證了産業互聯網“從規範中謀發展”的深層邏輯。

  服務業數字化的關鍵,是把分散的需求聚集成規模效應,再用標準輸出複製能力。正如中國信息協會産業互聯網分會所推動的,日照通過支持衣錦浣香等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已形成“企業創新+協會賦能+標準引領”的良性循環,讓傳統服務業在數字化浪潮中煥發新生。

  産業互聯網的生命力在於“扎根實體”

  從聚塑雲的“塑化産業大腦”到衣錦浣香的“洗護數字網絡”,從日照港的智能調度到數據要素的資産化探索,這座城市的實踐揭示了一個樸素道理:産業互聯網的價值,不是顛覆傳統産業,而是用數字技術激活其內在潛力;數字經濟的深度,不在於&&的規模,而在於對中小微企業的賦能能力。

  正如王金平所言,日照“以小見大,有望從‘山東日照’走向‘中國日照’‘世界日照’”。這份潛力的背後,是“政策賦能+&&支撐+企業實踐”的協同生態:中國信息協會推動的標準制定、賽事交流為其鏈結全國資源;地方政府構建的政策體系為創新容錯試錯;企業扎根産業痛點的探索讓數字技術真正落地。

  黃海潮涌,數字帆揚。當數字技術真正扎根産業肌理,當政策紅利精準滴灌實體土壤,每一座城市都能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坐標。日照的探索為全國同類城市提供了重要啟示:唯有將産業互聯網深深植入本地經濟肌理,讓數字技術服務於實體産業的提質增效,才能真正釋放數字經濟的磅礡動能,讓數字紅利真正惠及千行百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糾錯】 【責任編輯:黃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