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 題:新聞分析:加速突破1000億件!“小包裹”背後映射了什麼?
新華社記者葉昊鳴
今年我國第1000億件快遞來了,來得比去年還早35天。
來自國家郵政局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000億件。一台從廣東中山發往江蘇常州的“以舊換新”家用空調,成為今年第1000億件快遞。
透過快遞加速破千億這扇小窗口,可以一探中國經濟持續涌動的活力。
一個個“小包裹”的背後,是不斷釋放的市場潛力。
今年以來,我國持續加力實施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對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進行品類擴圍,為消費市場注入了增量發展動能。
“隨着擴大內需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內需市場潛力將持續釋放,郵政快遞業將發揮更大作用。”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戰略規劃研究部主任劉江説。
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連續5年突破1000億件。今年千億件的更快誕生,凸顯了我國消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電商滲透率持續攀升。快遞“規模經濟”效應繼續放大,對産業拉動和經濟帶動能力明顯提升。
“國家&&一系列支持郵政快遞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郵政快遞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郵政快遞業作為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通過信息流、資金流、實物流“三流合一”優勢,實現各種要素在生産、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高效流轉,將在暢通經濟循環、服務民生需求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一個個“小包裹”的背後,是愈發暢通的物流渠道。
浙江義烏立新百貨的工廠倉庫裏,中通快遞義烏新科網點的快遞小哥張光偉忙碌在打包線上,把裝滿的快遞袋集包、裝車。隨後,滿載商品的廂式貨車從工廠出發,將攬收來的貨物運回網點進行分揀。
“這幾天客戶日均發貨近15萬件,我們跟班操作到晚上11點左右,確保包裹能夠及時發往全國各地。”張光偉説。
作為“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擁有多家精準服務的快遞企業,高效運轉的物流渠道讓這裡的小商品能夠在全國各地暢通無阻地運輸。
在新疆莎車,快遞服務點堆滿了來自天南海北的快遞;在廣東茂名,荔枝24小時內完成全國主要城市配送……隨着我國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高鐵網絡、高速公路和機場建設快速推進,快遞物流運輸通道更加高效便捷。
一個個“小包裹”的背後,是綠色智慧的科技手段。
大型無人車滿載快遞行駛在學校與附近網點之間;12&小型無人車行駛範圍覆蓋整個學校宿舍區,實現“按需預約、定點送達”……在申通快遞江蘇南京江寧大學城網點,智慧化、無人化的快遞運輸模式高效助力學生的日常寄遞。
網點負責人魏海軍介紹,目前網點日派送快件1.6萬件,其中40%由無人車完成,整體效率較人工提升30%。“無人車規模化應用讓單件配送成本降低了40%;無人車全程零尾氣排放,結合夜間錯峰充電策略,進一步降低能耗成本。”魏海軍説。
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郵政快遞業實現智能化升級;AI大模型助力企業從倉儲管理到末端配送推進智能化升級變革……當前,新興科技手段賦能郵政快遞行業,不少“黑科技”在倉儲、運輸、派送環節大顯身手,不斷提高行業服務效率和響應速度。
可以預見,未來“小包裹”還將繼續“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