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裝市場裏的消費啟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6 09:29:12
來源:人民日報

冬裝市場裏的消費啟示

字體:

讓産品更“懂我”

寒風漸起,陪父母去商場挑冬季外套。父親果斷選了件黑色衝鋒衣,理由是“上街買菜能穿,爬山也能穿,下雨也不怕”。而母親則青睞羽絨服,“充絨足還顯瘦”。對冬裝不同的選擇,印證一個共同的道理:産品更“懂我”,才能激發消費意願。

曾聽家裏的長輩回憶,以前冬裝選擇不多,保暖、合身就行。如今,人群不同,場景多樣,需求多元。有人在城市通勤,穿衣追求輕便;有人日常出行時,喜歡身着休閒時尚款式;有人周末出游,希望冬裝好看、出片。誰能讀懂消費者的需求,並轉化為産品功能,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

當然,“懂我”從來不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恰恰相反,它應是建立在品質基礎上的功能創新。那些看上去功能花裏胡哨,實則品質不過關的産品,或許能在市場上博得一時關注,但最終很可能會因口碑不佳而被市場淘汰。冬裝的發展變遷,本質是産品與消費者的雙向奔赴。當産品“懂我”、品質過硬,消費者的需求就能得到更好滿足,消費活力就會不斷涌動。

細分領域辟賽道

過去,冬季添衣的首要目的是禦寒,一件厚實的羽絨服或棉襖便足以滿足過冬需求。而現在,市場上可選擇的種類越來越多、款式日益多樣。冬衣在禦寒之外,又多了悅己的功能。這是消費持續升級的體現,也是供給不斷創新的縮影。

可供挑選的品類多,不僅源於市場供給的充足,更在於領域的細分。“戶外熱”帶火新穿搭,“國潮風”引領新時尚,“科技感”重塑新體驗……從保暖到舒適,從風格多樣到場景適配,在垂直細分領域,持續豐富的市場供給,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助力生活提質升級。這也帶來啟示:在那些曾經看似飽和的市場,通過深耕細分領域,同樣能開拓新的市場增長點,闖出新的發展賽道。

不僅是冬裝,許多傳統産業都可以通過創新發展,在細分領域提高附加值。消費市場足夠廣闊,關鍵就看企業能否以優質供給激活潛在需求。在“一米寬”的領域掘至“萬米深”,讓産品迭代升級引領用戶體驗升級,這是企業贏得長遠發展的重要途徑。

瞄準“質價比”下功夫

與年輕同事聊起選購冬衣的心得。有人説,“新買的産品內膽能拆,春秋也能穿”;有的&&,“品牌眼花繚亂,品質更重要”;有的則認為,“價格合適,自己喜歡,才是硬道理”。總結而言,“質價比”是關鍵。

今天的年輕人,不僅追求個性化,也追求“質價比”。就像有的羽絨服之所以能打動年輕人,靠的不是花哨的廣告,而是用在實處的功夫:面料升級解決鑽絨煩惱,可拆卸設計適配多場景穿搭,國潮元素貼合審美需求。不追高價,但求品質;不只看品牌,更注重實用。年輕消費者心態日益成熟,消費更加理性。

這對産品供給提出了新要求,也為企業拓展市場空間提供了機遇。研發上多攻克一個技術難題,設計上多考慮一種使用場景,服務上多解決一個售後顧慮,這些努力是積累口碑、贏得認可、打開消費新藍海的必然要求。(段童欣、蔣志雲、曾宇昕)

【糾錯】 【責任編輯:紀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