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胡女士可以説是精緻女性,耳環、項鏈幾乎從不離身,每天都會根據穿搭挑選不同的首飾。
一個月前,她發現自己的耳朵開始發紅、發癢,起初以為是天氣乾燥,涂了點潤膚霜就沒在意。可沒過幾天,耳朵不僅紅腫得更厲害,還有灼熱感,又癢又紅又腫。
胡女士趕緊去醫院皮膚科,之後又輾轉到耳鼻咽喉科,涂了藥膏,吃了消炎藥,可耳朵的紅腫卻絲毫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無奈之下,她來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找到了皮膚性病科副主任卜璋於。
耳垂腫成“招風耳”
罪魁禍首是合金耳環
卜璋於檢查發現,胡女士兩側耳朵紅腫,耳垂部位最明顯,身上其他部位一點症狀都沒有。結合胡女士打了耳洞有佩戴耳飾的習慣,他高度懷疑是耳飾金屬接觸過敏導致的問題,隨後為她做了接觸過敏原檢測(斑貼試驗)。
結果顯示,胡女士對金屬製品裏面很常見的成分“鎳”過敏,而她佩戴的那對耳環,正是含有這個成分的合金首飾,因此她被確診為“接觸性皮炎”,致病的罪魁禍首終於找到了。
無獨有偶,35歲的付女士也遇到了類似的煩惱。她在網上買了一條“明星同款”項鏈,每天都戴着,可沒過多久,脖子上就出現了一片紅疹,又癢又疼,越抓越嚴重。付女士嘗試涂止癢藥膏,可紅疹始終不見消退,反而範圍越來越大。
隨後,也在卜璋於診室揪出了類似的“真兇”。經過接觸過敏原檢測,確認付女士同樣因項鏈中的金屬成分過敏,進而引發了接觸性皮炎。後續,付女士停用了該合金項鏈並配合藥物治療,一週後,她脖子上的紅疹明顯消退,瘙癢感也徹底消失。
金屬過敏是怎麼回事?
“臨床上像胡女士、付女士這樣的患者並不少見,尤其是秋冬季節,皮膚敏感,更容易出現問題。”卜璋於解釋道,所謂的金屬過敏,本質上是一種接觸性皮炎,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金屬離子(如鎳)與皮膚中的蛋白結合,引發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導致皮膚出現皮疹、發紅、瘙癢和水皰等症狀。
而最容易引發過敏的,就是合金首飾中常見的鎳、鉻、鈷等成分。這些成分成本較低,常被用於製作價格親民的合金首飾。除此之外,皮帶扣、牛仔褲紐扣、手錶錶帶、眼鏡架等日常用品中,也可能含有這些金屬成分。很多人佩戴後會出現皮膚發紅、瘙癢、起疹子、脫屑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出現水皰、滲液,甚至留下色素沉着或疤痕,影響外觀。
讓胡女士和付女士都疑惑的是:“之前也戴過類似首飾,怎麼沒出現過敏呢?”對此,卜璋於解釋,金屬過敏屬於“遲發性變態反應”,並非“一接觸就發作”。
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避免金屬過敏呢?卜璋於給出了幾點實用建議。
優先選購純金、純銀、純鉑等貴金屬首飾,選合金則避開鎳、鉻成分,可選帶“無鎳認證”的産品。佩戴時若皮膚輕微不適,需立即取下首飾並用清水清洗接觸部位。不要長時間連續佩戴,睡覺時務必取下讓皮膚透氣,出汗多的時候也建議取下。
一旦出現皮膚發紅、瘙癢、起疹子等疑似過敏症狀,要馬上取下可疑首飾,避免抓撓,盡快到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明確病因並對症治療,不要自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記者 俞茜茜 通訊員 李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