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邊緣”品牌,華熙生物轉型變革提速。9月10日,針對旗下潤熙泉品牌關停一事,華熙生物相關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回應稱:“該品牌的存續對華熙生物的營收和利潤貢獻沒有意義,相關調整是華熙生物聚焦主業和主要品牌的一部分。”近年來,隨着高流量帶來的銷量增長見頂,行業內多品牌陷入高增長難以為繼的局面,華熙生物同樣如此,業績下滑成為常態。為尋求破局之法,華熙生物開啟一系列關於轉型變革的動作,而此次關停潤熙泉,或許只是華熙生物轉型的一步。
回應:潤熙泉非公司主要品牌
業內關於潤熙泉品牌關停的消息傳得沸沸颺颺。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淘寶&&已無法檢索到潤熙泉官方店舖;抖音&&潤熙泉官方旗艦店雖仍然存在,且有18萬粉絲,但店內商品已全部清空,處於無貨可售狀態。此外,潤熙泉小紅書賬號已經於4月22日後停止更新。
在被問詢相關情況時,華熙生物相關人士並沒有否認品牌關停的消息,不過該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強調:“潤熙泉從來不是華熙生物的主要品牌……該品牌的存續對華熙生物的營收和利潤貢獻沒有意義……”
在華熙生物方面的回應中提到,“相關調整是華熙生物聚焦主業和主要品牌的一部分”。
華熙生物從來沒有披露過關於潤熙泉的數據,不過從現有的財報信息推斷來看,潤熙泉在公司整體營收中佔比較小。
根據2024年財報數據(2024年之後華熙生物不再披露各品牌具體營收數據),華熙生物旗下四大品牌潤百顏、誇迪、米蓓爾、BM肌活營收分別為9.23億元、6.49億元、2.9億元、2.79億元。而這一年,其功能性護膚業務的總營收為25.69億元。除了上述主要四大品牌外,華熙生物旗下還包括潤熙泉、潤月雅、甜朵、佰奧本集等品牌。
不是主要品牌,關停是戰略調整的一環,這是華熙生物傳遞的信息。根據公開資料,潤熙泉是華熙生物於2019年推出的功能性護膚品牌,其商標所屬為北京華熙海禦科技有限公司,後者係華熙生物旗下100%控股子公司。推出之初,該品牌定位為以膠原蛋白為核心成分的護膚品牌,主打抗衰和修護功效。根據公開報道,潤熙泉曾是華熙生物較為看重的品牌。隨着該品牌的推出,潤熙泉在天貓、抖音、微信等&&均曾開設了官方旗艦店,旗下産品涵蓋了次拋、水、乳、霜、面膜等多個品類。潤熙泉在法國、日本、韓國三地均設有實驗室。此外,根據多家媒體報道,該品牌主理人此前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品牌在2020年至2024年10月累計營收已達到3億元。“潤熙泉的目標是衝擊10億元。”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潤熙泉或許是華熙生物在膠原蛋白領域的探索。但隨着華熙生物創始人趙燕炮轟膠原蛋白概念輿論的發酵,品牌逐漸邊緣化。不過,這種觀點被華熙生物方面否認。華熙生物相關人士&&:“潤熙泉不是主打膠原蛋白的品牌,膠原蛋白從來不是華熙生物的戰略,將這樣的邊緣品牌與膠原蛋白做關聯,放大華熙生物對這些邊緣品牌的整頓,是對華熙生物和透明質酸産業攻擊的一部分。”
在美粧資深評論人、美雲空間電商創始人白雲虎看來,華熙生物關停潤熙泉品牌,表面上看是業績表現達不到預期,但核心因素還是品牌本身缺乏持續的發展能力。“至於潤熙泉的品牌定位,無論是否與膠原蛋白關聯,都離不開‘功效護膚’概念。近兩年,功效護膚領域面臨‘發展瓶頸’。在頭部品牌逐漸聚焦的大環境下,留給其他品牌的發展空間有限。一旦品牌無法在短期內達到一定規模,就會缺乏‘足夠的投入資源’進而夭折或被放棄。”白雲虎説道。
功能性護膚的困局
華熙生物對於潤熙泉品牌的關停,是功能性護膚業務轉型變革路上的一步棋。
單從財報數據來看,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業務在近兩年的表現並不樂觀。根據財報數據,2024年,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業務收入為25.69億元,同比下降31.62%。其中,四大品牌潤百顏、誇迪、米蓓爾、BM肌活營收分別為9.23億元、6.49億元、2.9億元、2.79億元,分別同比下滑22.63%、41.69%、31.76%、52.06%。2025年上半年,華熙生物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功能性護膚業務,2024年後改名為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實現收入9.12億元,同比下降33.97%。
隨着功能性護膚業務從第一大營收業務退居第二以及營收仍在不斷下滑,華熙生物整體業績也難言樂觀。2025年上半年,華熙生物營收、凈利潤下滑19.57%、35.38%;2024年,華熙生物營收、凈利潤分別下滑11.61%、70.59%。
華熙生物的功能性護膚業務曾一度助推華熙生物創下增長神話。根據財報數據,2019—2022年,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業務營收分別為6.34億元、13.46億元、33.19億元、46.07億元,該業務的營收佔比在2022年達到72.45%。與此相對應的是,華熙生物整體營收也呈現了高速增長。2019—2022年,華熙生物營收增速為49.28%、39.63%、87.93%、28.53%。
在白雲虎看來,華熙生物總體業績不理想的核心原因,還是其過往的業績都是建立在“流量運營”的基礎上。一旦流量成本持續上漲和投資效益下降,就必然遭遇“天花板”,面臨業績增長停滯甚至下滑的困境。
北京商報記者翻閱華熙生物過往財報發現,功能性護膚業務高速增長伴隨的是營銷費用的高投入。根據財報數據,2019—2022年,華熙生物的銷售費用分別為5.21億元、10.99億元、24.36億元和30.49億元。
盤古智庫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江瀚則分享了另一種觀點:“隨着市場參與者的增多,競爭壓力增大,消費者對産品的選擇也變得更加多樣化,這也可能導致華熙生物的功能性護膚産品在市場份額上受到擠壓。”
品牌競爭力是關鍵
華熙生物素來有着“玻尿酸巨頭”的稱謂。曾經的華熙生物站在了玻尿酸迅速發展的風口,憑藉着在B端市場的布局,一度成為頭部玻尿酸供應商。在拿下了B端市場的半壁江山之後,不甘只做玻尿酸供應商的華熙生物走向了C端市場。而憑藉着潤百顏等品牌的發展,同樣創下了不俗的發展紀錄,但這些都沒有維持太久。
當面臨整體業績增長難的困境時,華熙生物不得不開啟轉型變革。2024年,被稱為華熙生物變革元年,這一年,華熙生物推動內部進行大規模的變革,尤其核心業務——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的變革。
根據華熙生物披露的信息,針對該業務,華熙生物的變革涉及經營、産品、渠道、組織、品牌五大方面。在經營邏輯方面,華熙生物從過去流量驅動的銷售模式轉變為基於嚴密科學論證的品牌傳播邏輯,致力於將科研創新轉化為消費級別的解決方案。在産品層面,華熙生物將堅持從大組學等前沿科技出發,深入解析皮膚肌理,旨在為多元化的護膚需求提供科學解決方案。而渠道策略上,華熙生物近期停止了在各個&&基於價格促銷的投流,轉而通過重新梳理品牌的功效技術基礎,以期獲得最高的投放獲客模型。同時,華熙生物也在公告中強調:“公司總經理(趙燕)聚焦皮膚科學創新轉化事業線,深入業務細節,從追逐熱點的銷售型團隊到培養符合公司價值觀和科技信仰的創業型團隊。”
體現在具體的品牌上,在2025年上半年財報中,華熙生物提及,BM肌活與米蓓爾已率先進行組織結構優化,建立“更扁平、更敏捷”的團隊架構,明確業務團隊的核心工作要從簡單組合和花預算外包模式徹底轉向團隊自身能力的建設。報告期內,BM肌活與米蓓爾已完成團隊調整,人效顯著提升,同步推動了庫存周轉效率的改善,調整後綜合費率持續下降,經營質量持續優化。
在白雲虎看來,不論是玻尿酸行業,還是膠原蛋白領域,隨着內卷加劇,最終都會導致其“競爭力下降”。對於華熙生物而言,未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功效護膚”領域保持持續的科研和品牌競爭力。(記者 張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