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石榴餐廳》,看見新疆之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9 09:29:50
來源:光明日報

在《紅石榴餐廳》,看見新疆之美

字體:
  《紅石榴餐廳》講述了一個關於游子歸來的故事。美院畢業的明亮放棄深造機會,回到家鄉新疆接手養母傾注半生心血、卻瀕臨倒閉的紅石榴餐廳。他將藝術才華融入餐廳經營,幫助如家人般的員工解決困境,並讓“紅石榴”重新煥發生機。

  創作者以一家小小餐廳為敘事窗口,窺見人與人之間深刻的情感羈絆與成長軌跡。紅石榴餐廳中上演的不僅是美食與溫情的日常,更折射出創業的艱辛、擇業的迷茫與守業的不易。隨着劇情推進,餐廳遭遇商業騙局。人們雖一度無力,卻未曾被現實壓垮。尤其是明亮,為尋找最優食材、重振餐廳,他親力親為,在旅程中結交朋友,助人亦自助。他感受到女性那份倔強而執着的愛,體會到野生動物與人類的互相幫助;他見證絲路上的“織物活化石”艾德萊斯綢重煥生機,更迎來沙漠“鎖邊”工程合龍的喜訊。透過明亮的眼睛,我們看到無數普通人正為這片土地的未來默默奮鬥。而明亮自己,也在歷練中逐漸展現出包容真誠、知人善任、胸懷寬廣與應對有力的品格。

  《紅石榴餐廳》以樸素而靈動的筆觸,在現實感極強的敘事中營造出詩意。劇中人物在振興餐廳的同時,也串聯起更廣闊的社會圖景,勾連起新疆的風景、風物與風情。從綿延的群山、追隨太陽轉動的熔鹽發電塔,到穿行於沙漠的列車、靜立於湖天之間的胡楊林,再到民族風情濃郁的街巷院落,這些畫面皆自然融入敘事,共同構築出一幅生動而克制的大美新疆圖景。創作者始終秉持“有美景而不執着於美景”的自覺,讓視覺表達服務於故事本身,使劇集在展現地域風貌的同時,避免流於風光的堆砌。而劇中真正動人的表達,始終落腳於人情。無論是餐廳待客的熱忱、老友相助的義氣、牧民雪中送炭的真情,還是阿依夏媽媽對明亮深沉的養育之恩,這些情感因內斂而愈發溫暖,在人與人之間靜靜流淌,成為全劇最具感染力的地域風景。

  正如主人公“明亮”其名所寓意的,這亦是一部基調明亮、充滿溫暖與力量的作品。它不僅以溫暖的影調呈現新疆之美,更在價值層面傳遞出深切的人文關懷。明亮放棄留學、守護養母、重振餐廳,像個大家長般承擔起了所有的責任,幫助廚師木拉提、服務員巴雅爾、幫廚安卡爾等人,解決着一系列事業、生活的問題。這既是對親情的深沉回應,也是對社會責任的自覺擔當。而劇中流淌的善意遠不止於此,從紅石榴餐廳中眾人的同舟共濟,到阿依夏媽媽三十年如一日的免費抓飯,從李廣天扎根新疆、胡月堅守愛情,到古麗娜爾投身動物保護事業、艾德萊斯綢傳承人勇於創新,這些普通人因心有所繫而發光,在各自的位置上展現出人性中美好與擔當的一面。“明亮”因而不再只是主人公的名字,更成為一種人生與時代的底色。正是這束光,讓這片土地的日常充滿溫度,讓普通人成為自己的英雄,也讓愛超越了血緣與家庭的邊界。它撫慰人心,也照亮彼此,成為劇中人,也成為熒屏前的我們,心中那可抵達、可守護的明亮。

  作為一名美院畢業生,明亮在劇作開篇時曾苦苦追尋繪畫的審美理想,試圖為作品注入缺失的靈魂;而到了故事結尾,他在紅石榴餐廳舉辦了自己的畫展,展出以那些與他朝夕相處、相互砥礪的普通人為主角的畫作。歷經生活的洗禮後,他終於領悟到人性的美好與創造的真意——而這,正是藝術表現的靈魂。(作者:崔莉,係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