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小劇場話劇《趙氏孤兒》第三輪演出最後一場在觀眾如潮的掌聲和叫好聲中落幕。這部由北京人藝著名演員何冰執導的作品,不僅延續了2003年林兆華版的藝術基因,更以獨特的創作理念和對戲劇的赤誠,成為當下話劇舞&的現象級作品。從一場業務考核到正式演出,從老一代藝術家的表演哲思,到新生代演員的破繭成蝶,《趙氏孤兒》的誕生與延續,也折射着北京人藝薪火相傳的“傳幫帶”精神。
何冰擔任北京人藝小劇場話劇《趙氏孤兒》導演 李春光 攝
業務考核片段蛻變為經典之作
《趙氏孤兒》的緣起頗具戲劇性。2023年,北京人藝青年演員金漢、周帥在業務考核中表演了《趙氏孤兒》片段,他們身着現代西裝演繹戰國故事,讓曾在2003年林兆華導演版《趙氏孤兒》中飾演程嬰的何冰眼前一亮。當年,何冰曾是把金漢、周帥招入北京人藝的考官之一,此時作為業務考核的評委,他看到兩位年輕演員的成長和進步非常欣喜,一個勁兒稱讚:“特別好,特別來勁!”
恰逢北京人藝啟動“青年演員培養計劃”,院長馮遠征誠邀何冰擔當重任,他欣然應允:“我受北京人藝恩惠這麼多年,無以為報,所以培養年輕演員這事兒我責無旁貸。”而且北京人藝一向有“老帶新”的傳統,何冰説:“老演員和年輕演員有亦師亦友的關係,北京人藝的表演學派也就是靠口傳心授這麼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作為一個老演員,我有這樣的職責,把自己對表演的感悟傳遞下去。”
儘管自認非職業導演,但自稱“表演教練”的何冰,憑藉着對表演的赤誠熱愛和對劇院的責任使命,帶領青年演員從首輪演出30天高強度排練,到如今已經第三輪演出,在每一次排練和每一場演出中不斷磨礪和提升,讓曾經的業務考核片段蛻變為大受觀眾歡迎的經典之作。
在這個過程中,何冰始終強調:“我是個表演教練,我跟大家一起工作的目的,是讓大家練習表演的基本功,並把每個人的演劇觀放在一起,但戲劇的核心是由演員、空間與觀眾共同組成的,任何排練和教學,最後必須得見觀眾。”
北京人藝小劇場話劇《趙氏孤兒》劇照 李春光 攝
鼓勵演員自由生長盡情綻放
“冰哥説:表演是一場盛宴——這是我們以前從未聽到的説法。”《趙氏孤兒》劇組中的人藝青年演員們感慨,何冰的指導讓他們“重新理解了舞&”。
在青年演員眼中,何冰把排演和演出都視為“自由與挑戰並存的課堂”,他拒絕灌輸固定模式和刻板指令,更不讓演員們模仿自己,他常以“歪理邪説”自嘲個人經驗,鼓勵每個人都在場上“自由生長,盡情綻放”:“真正的舞&節奏應掌控在演員手中,當他們內心充盈,時間便不再是束縛。”這種信任與放權,讓青年演員在舞&上展現出驚人的成長。
每晚演出結束,何冰都會毫不吝嗇地給予演員們極大地肯定:“太棒了!”他説:“我不為結果喝彩,只為敢嘗試的勇氣鼓掌。作為演員,膽量越大,對自己開發的越深刻,才能在舞&上閃閃發光,呈現出最好的自己!”這種鼓勵對年輕演員們意義非凡,大家都説:“我們其實知道自己還有不足,但何冰老師的支持讓我們更自信!”
林兆華表演理念影響一生
“大導林兆華的戲劇審美與表演理念影響了我一生。而且我這輩子跟他排了這麼多部戲,《趙氏孤兒》對我的影響最深!”何冰對《趙氏孤兒》這部作品的熱忱,也飽含着他對林兆華導演的深情。
在給年輕演員排戲過程中,何冰經常提到林兆華導演和20多年前那版《趙氏孤兒》。2003年,林兆華將真牛駿馬、瓢潑大雨、三萬塊方磚、上百名群眾演員等審美奇觀,都搬上了人藝舞&,不僅觀眾看得目瞪口呆,就連演員們也都大受震撼。林兆華對表演的態度,更是讓何冰振聾發聵、永生難忘:“我記得那會兒林兆華先生無數次在排練廳批評我、指導我,他説何冰你總是把一句話説成好多句。這在我心裏種下了一個種子,就是演員在舞&上説&詞時,要有核心表達,所有&詞的斷句與處理,必須圍繞核心表達,才能像團雪球般凝聚力量。”
林兆華導演對“演員要説人話”的要求,更讓何冰在經受巨大衝擊的同時頓悟表演的本質:“可以説從那個戲開始,我才對表演有了比較深刻的認知。直到今天,這句話始終銘記在心,也特願意把這些分享給年輕演員們。”
“大導林兆華現在年事已高,不能親自來給演員們講了,但我特別希望把自己的體會傳遞給人藝的新一代,我通過排戲給他們講,他們就能多少了解到一些。”何冰再三強調:“林兆華先生在北京人藝絕對非常重要,他的貢獻太大了!”
從兩年前的考核片段到如今的三輪熱演,《趙氏孤兒》的蛻變印證了何冰的初心:以戲劇為媒,讓青年演員在實戰中“等花開”,讓老一輩的藝術精神在人藝舞&上生生不息。正如他所言:“每天坐在台下,看到他們在舞&上綻放,看到觀眾全情投入,我的心也是滿滿的,這是我最開心的時刻。”記者 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