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丨“三月三”,廣西帶來的驚艷不止有山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01 18:07:23
來源:新華社

追光丨“三月三”,廣西帶來的驚艷不止有山歌

字體:

“唱山歌咧,這邊唱來那邊和……”

隨着農曆“三月三”到來

廣西又成為歌的海洋

“三月三”指的是

農曆三月初三

我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3月27日,在廣西南寧市濱湖路小學,師生和家長在分享美食。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2014年

廣西將“三月三”確定為

地方性法定節假日

曾有網友在網絡上調侃

“世界那麼大

三月三隻有廣西在放假”

“三月三”期間

廣西各地人如潮、歌如海、舞翩躚

詩意山水與民族風情交相輝映

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交融共舞

這個歡樂的節日

寄託了廣西各族群眾

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快樂

 

山歌在“三月三”的各類活動中佔據着絕對地位

每當“三月三”臨近

廣西一些網民會在社交媒體上説

“村長喊我回家唱山歌”

雖然玩笑的成分居多

但仍然可見山歌在廣西人民心中的地位

  ↑這是2025年“廣西三月三·八桂嘉年華”開幕式現場。

 

當然,每年“三月三”期間

廣西各類傳統體育競技與展演活動同樣不容或缺

今年,“潮動三月三·民族體育炫”系列活動

就涵蓋了體育比賽、志願服務、人才培訓

以及對外交流等多個環節

突出了全域性、全民性和惠民性三大特色

  ↑3月27日,在廣西南寧市濱湖路小學,學生在開展旱地龍舟趣味賽。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從傳統的保留節目拋繡球到動感十足的街舞

各種玩法讓今年的“三月三”有了更多看點

不少運動項目也在廣大人民群眾的長期參與和創新中

煥發新的活力

 

繡球是我國民間傳統的

定情物和吉祥物

  ↑在河池學院“三月三”活動現場,充滿繡球元素。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在“三月三”期間

青年男女用拋繡球的方式傳情達意

充滿趣味性的拋繡球

還是一項老少皆宜的傳統體育運動

  ↑2月19日,在廣西玉林市民族中學,學生們在體育課上體驗背簍繡球。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如今,拋繡球

已被廣西多地列入中考項目

是中考體育可選的項目之一

繡球文化

以一種更規範且不失趣味的方式

得到了傳承

  ↑2024年11月1日,在廣西南寧市第三十八中學,體育老師在講解高桿繡球的動作技巧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有着“一葦渡江”美譽的傳統體育項目獨竹漂

也在“三月三”期間再次成為亮眼的風景

從訓練場到旅游景區

這項民間絕技收穫了不少喝彩

今年“三月三”期間

廣西多地文旅部門積極推動體育賽事進景區

獨竹漂、竹竿舞等一大批傳統體育運動

讓游客們一飽眼福的同時也有機會親身參與

  ↑3月26日,在河池學院“三月三”活動現場,獨竹漂運動員身着民族服飾在湖面上表演。(肖佳 攝)

  ↑3月29日,游客在廣西南寧園博園跳竹竿舞

  ↑3月26日,在河池學院“三月三”活動現場,師生們在跳竹竿舞。(肖佳 攝)

 

傳統的舞龍舞獅

也在“三月三”期間玩出了新花樣

在廣西

各地群眾將舞龍舞獅與生産生活緊密結合

  ↑3月30日,在廣西南丹縣“三月三”活動現場,演員們在進行竹蒿龍展演。(容寶典 攝)

草龍、芭蕉龍、板凳龍、貓獅……

這些形式各異的舞龍舞獅形式群眾參與程度高

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與深厚的文化內涵

從一人到多人都能玩得起來

鑼鼓一響

連觀眾也要跟着節奏扭一扭

  ↑3月30日,在廣西南丹縣“三月三”活動現場,演員們在進行板獅展演。(容寶典 攝)

此外

今年恰逢中越建交75周年

也是中越人文交流年

各類跨境體育賽事也在“三月三”期間火熱開賽

街舞、跨境騎行、象棋比賽……

豐富多樣的賽事在展現民族文化與邊境風情的同時

也不斷增進中越友誼

推動跨境旅游合作

  ↑3月30日,在廣西憑祥友誼關,越南街舞選手在表演

  ↑3月29日,演員在廣西南寧市青秀山風景區唱山歌。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一年一度“三月三”

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魅力

得到了充分展現

一系列現代體育運動的同步開展

也有力促進了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

進一步增強了各族群眾的團結凝聚力

為廣西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記者:曹祎銘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