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陜西米脂煤岩氣生産現場,一口重點煤岩氣試驗井試採穩定産量達4.59萬立方米/日。這是中國石油長慶油田首次實施煤岩氣“零支撐劑”壓裂作業的重要成果,實現了煤岩氣壓裂由“液砂混合”到“純液”的重大轉變。
煤岩氣是中國石油近年來重點勘探評價的新領域,也是“十五五”時期鄂爾多斯盆地天然氣穩産上産的重要接替資源,對於保障國內天然氣供給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近年來,隨着對煤岩認識的不斷深化,長慶油田針對煤岩儲層“割理髮育、抗壓強度低、孔隙類型多”等有利條件,率先在鄂爾多斯盆地開展煤岩氣儲層改造“零支撐劑”壓裂探索和試驗。
傳統油氣壓裂為防止壓開儲層後裂縫閉合,需加入大量支撐劑,保持油氣産出的“人工通道”暢通。通過深入研究煤岩儲層,科研人員發現煤岩天然發育着類似於毛細血管的微裂縫;在高壓液體的作用下,煤岩“毛細血管”便會連通,並擴展形成具有自支撐能力的導流網絡系統。
“純液體壓裂液就是激活煤岩縫網的‘能量液’。”長慶油田盆地東部天然氣評價項目組負責人介紹,“不僅能夠打通氣流通道,而且可以壓碎煤岩形成自支撐通道,提升滲流能力。”
與傳統壓裂相比,“零支撐劑”壓裂通過向地層泵入液體就能達到跟加砂壓裂同樣的效果,可以減少支撐劑用量,核心物料成本降低30%以上,施工效率提高40%,返排液回收利用量提升1倍以上,進一步降低綜合成本。此項技術的成功探索,拓寬了煤岩氣工程技術領域,規模化應用後將極大地提升鄂爾多斯盆地內主力煤岩氣層係的開發效益,同時對於盆地內深層、薄層及低成熟度煤岩氣資源的有效動用提供了技術支撐。
【糾錯】 【責任編輯:張昊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