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第一黨支部以黨建為引擎實現專業思政教育“無聲浸潤” -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2 12:55:08
來源:新華網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第一黨支部以黨建為引擎實現專業思政教育“無聲浸潤” 

字體:

  從“融入難”到“潤無聲”,如何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破解課程思政“兩張皮”的普遍困境?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第一黨支部,以黨建為引擎,通過系統性改革與創新實踐,實現了專業思政教育從“機械植入”到“精準融入”再到“無聲浸潤”的轉變。

  強化政治引領,把準育人方向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第一黨支部把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一是推動將寶貴精神財富轉化為育人資源。從全校遴選視頻資源,通過新華網福州大學課程思政資源庫&&展播,讓寶貴精神財富成為生動教材;二是推動學校將“勤於學習、敏於求知、擴大知識面”等寫入全校2024版本科專業培養方案,成為各專業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確保了思政育人方向的正確性和持續性;三是推動學校將“品德修養”納入本科各專業學生畢業要求首個指標點,將思政育人要求具體化、可量化,構建了産出導向的思政目標達成矩陣,為課程思政提供了明確的“施工圖”。

  深化教學改革,提升育人實效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第一黨支部通過推動課程教學改革、強化優秀案例示範、提升教師育人能力等多舉措解決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入生硬”的普遍困境。一是推動“能力導向、數智驅動”的課程改革,建成全國首個材料專業分層級課程圖譜,涵蓋1727個知識點,這一創新成果在第61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上發布後,引起高等教育領域的廣泛關注,並被30余所知名高校借鑒應用;二是推動構建起“數字-紅色-專業”立體化資源庫,“數字資源”展播精華教學視頻、出版的示範案例資源;“紅色資源”深度融合福建“三多”特色(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開發“黨史事件+專業案例”融合式教學內容,出版《教學有道——課程思政示範案例》等思政教材;“專業資源”依託地礦博物館、機械創新文化館等場館,打造“專業精神+思政價值”育人載體;三是通過72期“教學有道”、21期“日新講堂”等品牌論壇,支部持續激發教師育人活力,形成了“人人重育人、課課有思政”的良好氛圍。

  改革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近三年,支部所在學院學生滿意度從89%提升至98%,學科競賽獲獎增長40%,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9%;本科升學率連續三年超過50%,其中2024屆達56.10%。

  推動科産教融合,踐行育人初心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第一黨支部依託福建省環境功能材料先進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組建“黨員先鋒隊”,推動黨建與科研深度融合,踐行科研育人初心。支部黨員依託主持的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科研項目和國家級一流課程建設等教研項目,聯動29家企業和科研院所,開發13個新工科實戰案例、21個虛擬倣真項目,基於項目指導學生獲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25項(優秀率40%)、省級項目36項。

 完善評價體系,保障育人質量

  一是黨支部創新構建了“3個3內在機制”評價體系,做好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目標三個産出評價,建立起可評可測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二是推動學校將“價值引領”評價指標納入督導評價、學生評價、同行評價、教師自評等多樣化評價中,對教師育人質量進行綜合評價;三是推動學校構建了多層次、多維度的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考核激勵體系,將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和育人效果作為學科評估、院係教學績效考核、教師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這一系列評價改革,確保了課程思政建設從“有形”到“有效”的轉變。

  發揮示範效應,形成廣泛影響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第一黨支部的創新實踐産生了廣泛的示範效應。支部成果在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全國高校材料院長論壇等高端&&作經驗介紹30余次,核心經驗被寫入全國高校材料院長論壇決議推廣;主流媒體多次報道支部建設成效;支部書記於岩榮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並獲評國家教學名師和課程思政教學名師。

  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第一黨支部通過“黨建+業務”深度融合,構建了“支部建在教研室、先鋒駐在項目組、思政融在課程鏈”的黨建生態體系,形成了“黨建紅,生態綠,青勝藍”的育人矩陣。支部的探索探索實踐生動回答了課程思政如何從“融入難”走向“潤無聲”這一時代命題,展現了基層黨建在統領教學改革、築牢育人陣地中的強大力量,為全國高校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提供了一條可供複製的實踐路徑和一個激發共鳴的改革思路。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