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門聯合發文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 聚焦課程、師資、實踐 夯實科創人才根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2 11:30:21
來源:新華網

七部門聯合發文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 聚焦課程、師資、實踐 夯實科創人才根基

字體: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田祖蔭介紹《意見》有關情況。(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新華網北京11月12日電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夯實科技創新人才培育基礎,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12日,教育部舉辦新聞發布會,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田祖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協同發力、穩步推進,推動中小學科技教育取得積極進展。他從“課程體系”“教學改革”“師資水平”“活動載體”等多方面介紹了推進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的進展情況。

  課程體系不斷完善。修訂完善落實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將科學素養培養要求融入各學科課程標準,強化跨學科概念和科學思維方法的滲透。一至九年級開設科技類課程,獨立設置信息科技課程,各學科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普通高中設置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必修學分,獨立設置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課程。

  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引導教師探索基於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注重 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促進實驗方法手段創新,積極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學習,將實驗操作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鼓勵地方和學校開發豐富多彩的科技類校本課程和特色活動。

  師資水平不斷提升。實施“國優計劃”,支持“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中小學培養研究生層次高素質科技類教師。連續開展“實驗教學説課”“實驗教學精品課”活動,公開優秀課例3500余節,推動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實驗教學能力。專門設立技術、科學和跨學科教學指導專委會,發揮專業引領作用。舉辦全國中小學科技教育校長局長專題培訓班,增強校長、局長對科技教育理念的理解與認同,推動科技教育在中小學深度融合與廣泛實踐。

  活動載體不斷豐富。“請進來”的方式,支持學校聘任科學副校長、科技輔導員,引入高校專家、科研人員、企業工程師等參與課程開發與實踐指導,把最新技術、最優資源送進課堂。以“走出去”的方式,推進學校主陣地與社會大課堂有機銜接,加強科技場館、基地、實驗室等資源的建設與開放,為學生接受科技教育提供全方位條件保障。

  田祖蔭&&,各地在推進科技教育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形成了一系列可借鑒、可推廣的實踐案例。“在各地的共同努力和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小學科技教育的實踐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他介紹,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指導各地各校結合“十五五”規劃的編制,將中小學科技教育作為推動教育強國建設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抓手,通過四項舉措,推動《意見》落實落地:

  一是推進試點,完善機制。將科技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的重要內容,鼓勵地方先行先試,大膽探索,破解課程資源不足、保障機制不健全、師資力量不強等問題,探索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通過複製推廣帶動區域科技教育水平整體提升。

  二是打造示範,引領變革。通過精品開發、廣泛徵集等方式,建設中小學科技教育示範性“教學千例”,匯聚覆蓋不同學段年級、重點領域、內容深度、研究方法的優質教學資源庫,推動各地各校深入理解、充分借鑒、廣泛應用科技教育新方法新樣態,引導更多教師變革教學方法、開展實踐探索。

  三是加強教研,提升隊伍。推動各地組建科技教育教研團隊,指導一線教師開展跨學科、探究式教學實踐,組織區域性協同教研活動。教育部將在今年的全國教研室主任培訓班上,將科技教育作為培訓重點內容,推動各地逐級開展培訓,加快實現科技教育理念在中小學落地生根、廣泛實踐。

  四是搭建&&,促進交流。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開設科技教育專欄,系統展示優質資源、試點經驗、前沿資訊等資源,為各地各校互學互鑒提供&&。支持各地舉辦豐富多樣的教學展示、案例評選、科創成果展覽等活動,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營造“懂科技、善教育、敢創新”的良好氛圍。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