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一場以“金秋潭柘·心育山河”為主題的詩會在潭柘寺鎮慢閃公園啟幕。活動由北京市潭柘寺學校聯合中國音樂學院教育學院、中國戲曲學院表演係和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共同舉辦。大中小學生同&演繹,以詩詞為媒傳遞文化溫度,以音樂為橋聯結教育理想。
活動包括“詩韻·金秋尋蹤”“心聲·&&山河”“同心·共育未來”等多個篇章,北京市潭柘寺學校執行校長白雪峰帶領學校教師登&,用原創詩朗誦《金秋潭柘心育山河》為活動拉開帷幕,展現了教育工作者們扎根山區教育、以心育人的赤誠情懷與使命擔當。
“詩韻·金秋尋蹤”篇章以“文化認同”為思政內核,以“傳統文化啟蒙和傳承”為思政落點,聚焦中秋傳統文化和詩詞經典的誦讀與吟唱,多個學段小朋友們帶來的《三字經》誦讀、古詩串燒、舞蹈、歌曲等,讓現場觀眾在詩詞韻律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心聲·&&山河”篇章立足“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以朗誦與表演層層鋪展情感、深化主題。小學多學段學生帶來舞蹈《家鄉月》和《木蘭辭》《月光下的中國》等朗誦;中國戲曲學院教師、青年二胡演奏家、清華附中校友鄧超倫,帶來民族樂器演奏《鴻雁》;清華附中教師張琬婷和初一學生共同演繹詩朗誦《月光照征程》,以“成長”為脈絡,滿含新時代少年的蓬勃朝氣與堅定信念;中國音樂學院教育學院研究生布仁滿塔嘎演唱了《天邊》,以遼闊深情的旋律抒發對家鄉和祖國的無限熱愛。
“同心·共育未來”篇章以“使命擔當”為思政內核,以“強國有我”為思政落點,將整場活動推向高潮。北京市潭柘寺學校小學高年級學生帶來《盛世中國,有我少年》表演;中國戲曲學院表演係學生劉怡彤演繹蒙族舞《梭梭草》;中國音樂學院多位學生攜手合作,演唱《青春舞曲》與《春光好》,歡快昂揚的歌聲裏滿含青春理想與蓬勃激情;潭柘寺學校童聲合唱團獻唱了《祖國在我心中》,以嘹亮歌聲傳遞真摯情感。
在活動尾聲,全體參與者在中國音樂學院多位學生的領唱下共同唱響《我和我的祖國》。這是旋律的傳遞,更是一場跨越百十年的精神接力——清華附中的育人初心,在代代學子的傳承裏,愈發清晰而堅定地彰顯。
據介紹,本次詩會是北京市潭柘寺學校對“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理念的一次實踐。活動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推動思政教育逐步開展、穩步推進,同時融入了美育與傳統文化教育。學校通過詩詞相關的藝術表演落實美育要求,借助經典詩詞學習和學生創作夯實文化基礎,為區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探索了“連接不同學段、共同開展育人工作”的具體方法,實現了思政、美育與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