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柏林10月12日電 專訪|中國機器人産業躍升為全球製造業自動化的重要引擎——訪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伊藤孝幸
新華社記者李函林
“中國機器人産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躍升為全球製造業自動化的重要引擎。”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伊藤孝幸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中國在工業機器人應用和工廠現代化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為全球製造業樹立了典範。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總部設在德國法蘭克福,其最近發布的《2025年世界機器人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新安裝工業機器人54.2萬台,較10年前翻了一番多。其中中國新安裝29.5萬台,佔一半以上,其次是日本(4.45萬台),美國(3.42萬台)和韓國(3.06萬台)。
從地域看,亞洲新安裝機器人佔全球的74%,歐洲和美洲分別佔16%和9%。伊藤孝幸説,在新安裝機器人方面,與主要經濟體普遍放緩的態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實現了逆勢增長。
伊藤孝幸説,中國在全球機器人産業中正發揮着“需求引擎”的關鍵作用。龐大的市場需求不僅推動本土製造商的快速成長,也帶動了國際供應鏈和相關産業的協同發展。
伊藤孝幸説,中國製造業現代化進程加快,正在推動機器人應用不斷深化和多元化。電子行業的穩步發展帶動了對精密裝配機器人的強勁需求,而金屬機械行業在高端製造轉型中加快採用焊接、搬運等機器人技術。同時,金屬加工、食品、紡織和木材加工等行業的自動化應用也迅速增長,進一步彰顯中國製造業結構升級的步伐。
今年8月,伊藤孝幸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他注意到工業機器人已在工廠和實驗室廣泛部署,即使是中小型製造企業也在高效應用先進機器人技術,這一趨勢充分展示了中國製造業現代化的加速度。“我在北京看到人形機器人受到越來越多關注,我相信這一細分領域未來幾年將迅速發展。”
談及面臨的挑戰時,伊藤孝幸坦言,中國在高端控制系統和核心零部件上仍有提升空間,但整體進展令人矚目。他説,隨着科研投入不斷增長,這些差距正迅速縮小。在全球合作方面,中國與德國、日本等傳統機器人強國具有互補優勢,通過合作發揮各自長處,可以加快全球工業升級,實現互利共贏。
展望未來,伊藤孝幸&&,全球機器人市場將保持穩健增長。中國作為全球機器人産業的引擎,其增長不僅體現在數量上,也體現在技術創新和質量提升上。他説:“全球機器人市場在未來幾年將保持年均約10%的增長,而中國仍將是這一産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市場。”
“可以預見,中國機器人産業正在不斷拓展應用場景、提升技術水平,這不僅重塑了中國製造業,也為全球機器人産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伊藤孝幸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