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41”背後的教育迴響-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6 10:44:50
來源:中國教育報

“0到41”背後的教育迴響

字體:

  “姐姐,大學是什麼樣的?”“姐姐,要不要買床厚被子?”8月底,臨近開學,家住四川省雷波縣大杉坪村的余花帶着弟弟妹妹採買生活用品,在一聲聲詢問中,她對大學生活更加期待。

  余花初中畢業後,通過四川省民族地區“9+3”免費教育計劃,到成都的中職學校就讀。今年,她考上了西昌民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成為家裏的第一個大學生。

  除了余花,大杉坪村今年還有1名學生考上大學。據統計,這個不到1000人的小山村迄今已走出了41名大學生。

  而10年前,這個數字還是0。

  雷波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大杉坪村是生態搬遷彝族村。10年前,村裏常常為找不到人當文書而發愁。“那時,有人能讀完小學就不錯了。”大杉坪村黨支部書記馬黑爾布回憶,教育水平低、觀念落後,直接阻礙了村裏的發展。

  從2015年起,四川省教育廳連續派駐5任第一書記和1名工作隊員到該村。“每一任書記和隊員都把教育擺在突出位置。”現任大杉坪村第一書記、四川省教育廳派駐雷波縣駐村幹部劉旭芳介紹,幫扶工作隊為學生協調獎助學金,實施“彝區孩子走出大山看祖國”“青苗計劃”等各類專項工程,並聯合四川農業大學等高校,持續不斷為大杉坪村注入“教育能量”。

  走進大杉坪村村委會,就會對這種“教育能量”有直觀的感受。

  在村委會一樓,最顯眼的是一張大紅底色的光榮榜,榜上是村裏目前所有大學生的錄取信息。

  在村委會辦公室裏,文書銀子拉答在認真辦公,他是村裏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從成都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到家鄉,成了村裏振興發展的得力幹將。

  在群山之間吶喊往往能聽到回聲,而在大杉坪村,教育的迴響已成為鄉村振興的動人旋律。

  余花今年報的是學前教育專業,她説,“希望以後能回來當老師”。(記者 葛仁鑫 特約通訊員 劉磊)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