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時30分,2024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語文科目落下帷幕。今年語文作文題目依然為二選一,考生既可“漫游北京”寫一篇游記,也可以“盤中餐”為題,書寫一飯一蔬中蘊藏的煙火氣。
作文素材貼近生活
考場外,作文題目是考生熱議的話題。“感覺挺順手”成為不少考生的共識,題目中熟悉的素材讓考生倍感親切。記者隨機採訪了二十余名考生,選擇“盤中餐”的考生略多於寫游記的考生。
“我們每天都會吃飯,一家人圍繞飯桌發生了很多故事。”二外附中考點,一位女生回憶,她的作文從一次家庭聚餐展開,書寫了一頓飯裏飽含的親情。“我從小聽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長大,所以看到作文題目一下就有了靈感。”該考點另外一位男生則從“稼穡的艱辛”切入,描述了一粒種子走上餐桌的旅程,“這是個非常不容易的過程,很多人流下了汗水。”
在三帆中學考點,大多數考生也選擇寫“盤中餐”。“中國的農耕文化源遠流長,我把自己帶入歷史的長河之中,從原始農耕社會‘穿越’到現代。”一名女生説,自己寫了一篇想象文,講述了從古至今“盤中餐”所體現的文明延續以及社會變遷。
也有考生隨着文字“漫游北京”。“我想起我們小學去故宮研學的場景。”陳經綸中學保利分校一位考生説,身為北京人,很容易忽視身邊的風景。“平時我們自己去逛故宮,也不會請導游,所以對故宮的了解一直都停在表面。但是那次研學讓我對故宮背後蘊含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
“看到北京中軸線,我立馬有了靈感。”三帆中學一位男生説,他在作文中描寫了自己到鐘鼓樓等文化地標的參觀經歷,“鼓樓的數字沉浸展讓我特別震撼,豐富的展示手段讓文物古建‘活’起來,我在作文中介紹了鐘鼓樓關於時間的闡述。”
試卷處處都是身邊事
北京坊、箭桿胡同20號、建國路75號數字藝術園區、北京城市圖書館……試卷中出現的“北京符號”讓很多考生津津樂道。
根據考生回憶,試卷內容涉及公共文化生活、人才培養方向、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與問題、糧食問題與飲食文化、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等。杜甫、巴金、曹禺、錢學森、鄧稼先等文化名人與科技精英也都出現在了試題中。
“我們希望通過試題引領學生關注北京的文化傳承,關注北京的自然風景、人文歷史,從更多更深的層面去了解北京、思考北京。”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作為北京的中學生,應該有歷史的眼光、現實的視角,應該關注重大問題,受到重要人物的積極影響,這也是試卷應該呈現的首都元素和首都氣象。
鏈結
中考作文題目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寫一篇作文。
(1)故宮、人民英雄紀念碑、香山、居庸關、盧溝橋、漕運碼頭……坐落在北京中軸線或文化帶上,成為北京的文化標誌。胡同古鎮、奧運場館、美麗新農村……同樣富有文化內涵。漫游北京,尋古訪今,可以豐富見聞,開闊視野,感受真善美。請選擇你熟悉的地方,寫一篇游記,題目自擬。
(2)一日三餐,往復循環,“盤中餐”熟悉又陌生。盤中可盛一飯一蔬,讓我們體會家庭的溫暖,理解稼穡的艱辛,回味故土的風情,感受文化的厚重。請以“盤中餐”為題,寫一篇作文。文體不限,詩歌除外。(記者 牛偉坤 李祺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