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民大附屬中學呼和浩特分校學生在體驗液壓剪擴鉗。陳先達 攝
3月25日,浙江省諸暨市暨南街道街亭幼兒園開展“小小交警進校園”安全教育活動,提高孩子們的交通安全意識。陳霞芳 攝
3月25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乾元鎮中心小學開展“平安校園 拒絕欺凌”主題班會活動,乾元派出所民警向小學生普及法律知識。倪立芳 胡玉昌 攝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澮水路小學學生在進行火災逃生安全疏散演練。阮雪楓 攝
3月25日是第29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這一天,“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周”主題活動拉開帷幕。連日來,各地各校以“普及安全知識,提高避險能力”為重點,以事故為警醒、以問題為導向,廣泛深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系列活動,促進安全教育常態化開展,保障學生健康安全成長。——編者
【地方實踐】
以智慧明廚亮灶守護青少年舌尖安全
河北省教育廳將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提質增效工作,列為2023年省級民生工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和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問題專項治理行動的重要內容。全省建有食堂的學校已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100%全覆蓋,視頻信息全部接入互聯網,監控視頻清晰度達標率、重點點位全流程覆蓋率、視頻信息聯網率、學生就餐公共區域顯示屏幕設置率均已達到100%。
加強監管監督。一是推進統一監管。升級改造河北省學校安全網格化管理&&,增加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省級監管模塊,指導市縣教育部門整合各地監管&&視頻資源,實現信息共享、一網統管。二是實現全面監督。建立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數據庫,督促各學校每天將食品溯源、索證索票、餐飲價格、校長及家長陪餐等信息上傳到數據庫中,接受上級主管部門監督。三是強化外部監督。剛性執行校長陪餐制度,認真記錄陪餐評價和整改意見,進一步暢通反映問題渠道。四是做好源頭管控。指導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協同配合,共同核查校園食品供應公司資質,嚴格實行准入退出機制和黑名單管理。
加強檢查指導。一是開展驗收調研。抽調行業專家組建省級工作組,驗收指導各地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提質增效暨校園食品安全工作。二是開展網絡巡查。建立常態化網絡巡查機制,每月網上抽查不少於2000所學校食堂,重點對視頻監控圖像質量進行檢查分析,督促整改。三是排查整治隱患。會同省市場監管局組織開展全省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排查整治和學校食品安全排查整改工作,對排查發現的問題隱患逐一建立&賬、明確時限、掛牌督辦。四是建立暗訪制度。不定期赴各地各學校進行實地暗訪,對發現的問題隱患現場抓拍記錄、現場交辦整改,並進行全省通報。
加強規範管理。一是加強供餐管理。要求學校進一步規範食堂會計核算和財務收支行為,對飯菜一律實行明碼標價,堅決杜絕“價高、質差、量少”問題。二是加強食堂管理。明確保障食品安全、強化制度執行等8個方面工作要求,全力推進學校食堂規範化安全管理。三是加強食品安全。對學校食堂、承包或委託經營單位、校外供餐單位經營服務全過程提出了明確監管要求和責任追究辦法。四是完善內控機制。指導各地各校修訂完善食堂管理制度,充分發揮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作用。(河北省教育廳)
全力防範遏制涉校涉生災害事故發生
四川地質結構複雜,地貌多樣,水系發達,防災減災歷來是“大事要事”。四川省教育廳一直高度重視學校防災減災和學生防溺水工作,認真踐行“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堅持強統籌、夯基礎、重教育、抓應急,切實築牢學校防災減災和學生防溺水工作防線,全力防範遏制涉校涉生災害事故發生。
強化聯防聯控。會同多部門指導各地以防溺水為重點,進一步強化協同聯動,形成整體合力。聯合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專題部署主汛期學生防溺水和防汛減災工作。聯合公安廳、水利廳等9個部門,對21個市(州)政府防範學生溺亡工作進行全覆蓋督導檢查,壓緊壓實屬地防溺水工作主體責任。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積極會同宣傳、公安、應急、水利等部門,建立健全防範學生溺水聯防聯控機制,開展校家社共育共治,組織力量加強河流、湖泊、水庫、堰塘等水域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和巡查巡防,整體聯動開展學生防溺水工作。2023年,全省中小學生溺亡人數同比下降60%。
科學防災減災。組織開展為期半年的全省教育系統防災減災和安全生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做到校點排查全覆蓋。將校園安全納入專項預算,分條塊支持防汛減災、校舍危房改造等項目,持續鞏固“校安工程”成果,重點針對地質災害易發地區存在安全隱患的校舍,進行抗震加固或根據規劃遷移避險,切實提高綜合防災能力。堅持防範預警和應急演練相結合,印發教育系統防汛、防震系列應急預案,全省學校完善預案2.3萬餘份,開展培訓6900余場次,開展應急演練2.2萬餘場次、參與演練師生1323萬人次。2023年,相關地震災區師生零傷亡、校舍零垮塌。
加強宣傳教育。落實“生命·生態·安全”省級地方課程,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每週不少於2學時,新編《學生安全知識讀本》《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學生讀本》,將防溺水、防震減災、防汛防地災等知識納入課堂主渠道教育。充分用好“放學前3分鐘”“周末和放假前最後一課”,將防溺水、防災減災作為重要內容,持續強化安全知識教育和提示警示教育。錄製系列專題片,組織全省中小學師生和家長觀看閱讀,累計閱讀量達1990萬。動態掌握汛期天氣及災害預警信息,及時向各地各校發布高溫、暴雨、防汛、地災等預警提示,第一時間向師生和家長推送,提前做好安全防範。(四川省教育廳)pagebreak
實施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課程體系
近年來,山東省日照市高度重視學校安全教育工作。自2020年3月起,日照針對學校安全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推行安全教育課程改革,市域整體推行適合中小學自身特點的安全教育“1+3+X”課程體系,扎牢學生生命安全根基,為學生健康成長護航。
構建“1+3+X”課程體系,為中小學安全教育奠基。課程體系由安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及主題教育活動課程三部分構成。“1”指地方《安全教育》課程讀本,是以促進學生增強安全意識、掌握必要安全知識和技能、養成自救自護素養和能力為目標的綜合性必修地方課程,主要包括安全道德教育、安全知識教育、安全技能教育3個維度,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識,注重培養學生預防和應對安全應急的能力。
“3”指“1530”校本課程中的“1”“5”“30”三個模塊。根據“1530”安全教育工作法,每天放學前教師對學生進行1分鐘安全教育,每週放學前教師對學生進行5分鐘安全教育,節假日放假前班主任對學生進行30分鐘安全提醒和安全教育知識普及,通過天天提醒、反復叮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安全意識,進而昇華為安全行為自覺。
“X”指主題教育活動課程,包括交通安全、生活安全、活動安全、自我保護、社會治安和意外事故處理等六大類主題教育體驗課程。挖掘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耳聞目睹的例子作為教育範本,將公共安全常識寓於主題教育,讓學生在各種情景體驗中形成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
日照中小學根據各自教學實際,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不斷豐富發展自己的特色“X”課程,打造室內和室外安全教育雙課堂。此外,日照實施科學教學策略,創新實施“講驗演警賽”五位一體教學模式,即講授、體驗、演練、警示、比賽協同推進,增強學生的直覺感受與學習體驗。積極構建“學校—社會—家庭”安全教育網絡,將安全教育課堂延伸到家庭和社會,形成安全教育的強大合力。通過共建家校“安全大課堂”,組織開展安全教育“十個一”主題活動,營造學校家庭齊心抓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圍。(山東省日照市教育局)
多措並舉織密學生防溺水安全網
浙江省金華市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把做好預防學生溺水工作作為“除險保安”百日攻堅行動的重要任務,多措並舉織密防溺水安全網,切實保障學生生命安全。2023年暑期,溺水死亡學生人數同比下降20%。
高站位,強推動,構建全社會防溺水新格局。一是建強組織領導。市縣兩級均成立防溺水事故專項活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督促指導各相關單位和學校研究、制定、落實防溺水措施,全力推動防溺水工作落地見效。二是加強部門聯動。&&《金華市防溺水事故專項活動工作方案》,由市防溺水辦牽頭抓總,政法委、教育、公安等成員單位按照工作職責強化內外聯動、協作配合。三是構建四級網絡。組建由市縣兩級相關部門,鎮村網格員,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志願者,救援人員構成的四級網絡隊伍,落實校園周邊水域安全巡視和義務監管。
重考核,嚴督查,全面壓實防溺水工作責任。一是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將防範學生溺水工作情況納入評價考核,各地各校高度重視,層層壓實責任,形成工作合力。二是開展聯合督導檢查。在每年開展兩次市級聯合督查的基礎上,暑期組織專項組分赴9個縣(市、區)和金華開發區開展防溺水專項督查,重點督查中小學尤其是民工子弟學校、鄉鎮或農村學校防溺水工作。三是落實倒查追責制度,對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的單位堅決予以追責問責。
濃氛圍,細排查,織密全覆蓋防溺水防控網。一是全方位宣傳教育。5—10月常態化開展學校防溺水專項教育行動,7—8月重點開展60天防範攻堅行動。通過落實學校防溺水班隊課、每月主題班會,組織防溺水演講等系列活動,全面增強學生的防溺水自救意識和能力。二是常態化摸排復盤。做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留守兒童等重點人群排查,建立工作清單,進行重點防範。三是多樣化暖心服務。積極保障學生游泳場地,沒有游泳池的城郊或農村學校,逐步配備充氣式或可拆裝式游泳池;培訓一批有資質的體育教師或人員持證上崗,進校園開設公益游泳課堂。(浙江省金華市教育局)pagebreak
全面提升學校安全整體工作水平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始終把校園安全工作作為教育工作的“保障底線”,以“夯基礎,抓重點,強教育,治隱患,保平安”為工作主線,全面提升學校安全整體工作水平。
聚力做優機制保障。一是構建部門協同機制。針對校車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消防等重點領域,建立由教育、公安等10余個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問題早發現、早研究、早解決。二是構建專項包保機制。教育部門成立由班子成員任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7個校園安全專項督查組,通過清單化檢查、&賬制管理,形成閉環式整改機制,推進問題解決。三是構建交叉互查機制。每年春季、秋季學期開學前,教育部門在各鄉鎮(街道)學區、區直各學校之間開展異地互查,切實做到“查、改、督、銷”閉環管理,不斷完善校園安全工作體系。
聚力突破重點難點。一是“校園天眼”圓滿完成。完成“校園天眼”省市區校四級聯通,實現校園安全管理數字化、智慧化。二是應急演練紮實開展。按照“臨震不亂、處危不慌、決策科學、行動迅速、處置有力”要求,2023年累計開展防火、防震、防踩踏、反恐防暴等應急演練523場次,提升7萬餘人次應急反應能力和自救自護能力。三是重點部位有序整改。緊盯學生宿舍、食堂等關鍵場所、重點部位、重要設施,集中整治違規用電用氣用火、違規佔堵疏散通道、消防設施設備損壞等突出問題。
聚力賦能宣傳教育。一是抓好日常安全教育。落實常態化安全教育,開展動漫展播、情景劇、公開課等5280次,增強學生安全意識。二是搞好安全宣傳引導。組織開展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防災減災日等7個系列專題活動,累計5.3萬人參與,發放宣傳資料11萬餘份,營造“人人講安全、人人重安全、人人都安全”的宣傳教育氛圍。三是做好心理健康輔導。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帶頭、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面向全區青少年開展熱線諮詢、危機干預、專業培訓等工作。中小學生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檔案,實現不同學段心理檔案的轉接。針對特殊家庭學生制定一對一幫扶方案,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教體局)
【一線見聞】警車搬進了學校操場
“學校把警車搬進操場了!”前兩天,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苗庵鎮中心小學一(1)班學生劉毅昕剛進操場,就看見停在遠處的警車,她立刻衝過去,看到了邊上站着的交警叔叔。
原來,這是苗庵鎮中心小學舉行的交通安全體驗課。交警叔叔微笑地介紹,他來自市交警支隊,今天來這裡是為了給大家講解汽車盲區的危險性。
“車輛盲區是指駕駛員座位上,由於視線受到車輛結構和設計的限制,從而無法看到的區域。”交警叔叔利用圖片、視頻和模型,展示車輛在不同角度和距離下可能形成的盲區。為了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感受,交警們安排他們輪流坐在駕駛座位置,親身體驗盲區帶來的視覺限制。
開學以來,安徽各地教育部門聯合公安交警部門廣泛開展“文明交通進校園”活動,組織交警進學校、進課堂,採用影像、案例、演練等體驗形式強化交通安全教育。在銅陵,警官走進樅陽縣會宮中心學校,根據兒童年齡特點,設計了“交通安全飛行棋”游戲;在淮南,鳳&縣實驗中學的團員學生身穿紅馬甲,在黨員教師的帶領下,站在學校附近路口和公交站&配合交警疏導交通;在安慶市,望江縣實驗學校開展主題講座,交警用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交通事故視頻,讓學生明白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可能會造成的嚴重後果。
“車輛有盲區,但安全教育不能有盲區!”安徽省教育廳學校安全管理處工作人員&&。(記者 王志鵬 通訊員 郝軍)pagebreak
校園欺凌有了預防“神器”
“打人了!”滴滴滴……報警裝置啟動!日前,2024年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周(日)暨福州市預防學生欺凌教育日啟動儀式在福建省福州鰲峰學校舉行。活動中,該校介紹了學校預防學生欺凌工作經驗。
學校目前試點在廁所等區域安裝校園報警裝置,有效提升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能力。“報警裝置是這學期開學後安裝的,我們在平時的安全教育課上告訴同學們,如果發生欺凌事件,要大聲喊出‘打人了’‘救命’等求助詞彙,以觸發報警裝置。”學校副校長郭柏晶&&。收到報警信號後,教師可以接通事件現場進行通話,第一時間了解情況並火速趕往現場制止欺凌行為。
活動當天,檢察官、交警、消防員等入校宣講,提升師生安全意識、法律意識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福州市教育局發布了《防範學生欺凌致老師、家長、同學們的一封信》,圍繞何為校園欺凌,學生、家長、教師和學校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家長如何教育孩子預防校園欺凌等問題作了詳細解答。
福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邵東生&&,福州結合開展“預防學生欺凌 共創和諧校園”專題教育,持續強化法治教育,將防範學生欺凌知識融入課堂教學,同時密切家校&&,督促家長落實學生監護責任,共同構築學生安全防護網。(記者 黃星)
安全意識踐行於實際生活
“快……給我你脖子上的紅領巾!”近日,在重慶江津區珞璜鎮黃坡坎公交站,一名小男孩因下車摔傷了胳膊和腿。珞璜鎮綜合保稅區小學的兩名小學生解下紅領巾扎住其傷口,並撥打電話求救。最終,小男孩得到及時救治。
這得益於江津區各學校持續深入普及安全教育活動,讓學生將安全意識根植於心,踐行於實際生活中。
“安全教育的最大意義就在於培養學生的自救和互救能力。”江津區綜合保稅區小學書記、校長賴留君介紹,為提升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提升他們在危急關頭的自救和救助他人的能力,學校每年與江津區疾控中心、第三人民醫院等通過現場教學、模擬演練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腹部衝擊急救法、繩結打結、毛毯擔架製作、傢具防傾倒以及千斤頂的使用等技能。
江津區教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守護孩子們健康成長,提升學生們的應急處理能力,全區學校以“普及安全知識,提高避險能力”為重點,通過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系列活動,以親身實踐、現場演示、互動答疑等途徑強化教育實效,增強了孩子們在緊急情況下的救助能力。
圍繞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周“五大專題”活動要求,江津區教委積極&&醫療、公安、消防救援等相關部門,依託“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周”廣泛開展契機,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專題教育,促進學生安全教育常態化開展。(記者 楊國良 通訊員 王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