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12日電(徐曼曼)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游戲産業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成為數字經濟版圖中最具活力的板塊之一。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2024游戲行業人才供需大數據報告》顯示,隨着行業的不斷壯大,對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需求也日益凸顯,游戲特效設計、廣告創意師等專業人才缺口較大。在此背景下,構建産學研協同創新的游戲人才培養體系、精準對接産業人才需求,已成為當務之急。
近日,教育部更新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新目錄增列29種新專業,其中“游戲藝術設計”專業被納入設計學類,布點高校包括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在人才競爭愈發成為産業突圍的關鍵賽點的當下,這一舉措或將為數字經濟時代的人才開闢新路徑,提供全新的發展範式。
行業困境:人才供需失衡的“成長煩惱”
近年來,爆款游戲持續破圈、經典IP持續穩健運營、小游戲異軍突起,共同勾勒出游戲産業蓬勃發展的繁榮生態。
行業數據印證着産業升級的強勁脈搏。《2024中國游戲産業報告》顯示,2024年,國內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3257.83億元,同比增長7.53%,再創新高;國內游戲用戶規模6.74億人,同比增長0.94%,亦為歷史新高點。
但在繁榮生態下,游戲行業正處於新老周期交替的關鍵節點,頭部廠商在品質升級賽道展開全方位角力。冰川網絡副總經理、孵化中心負責人曾保忠在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時&&,儘管游戲行業在用戶數量和産值上仍有增長,但增速明顯放緩。AI革命的到來,正顛覆着游戲産業的傳統邏輯,新周期、新範式、新物種的誕生將重新將游戲産業推向另一個高峰,而這輪新的革命最大的變革,是過往的游戲工業化開發的全面顛覆。
在這場技術、資本愈戰略交織的博弈中,頂尖人才成為各方競相爭奪的核心資源。心動網絡招聘負責人鄭璐指出,當前行業呈現“低端飽和、高端緊缺”的典型特徵。培訓機構批量産出的原畫師、建模師難以匹配企業對“複合型人才”的渴求,而頂尖的數值策劃、技術美術(TA)、引擎開發等崗位長期處於“一將難求”狀態。
2024年8月20日,記者在杭州一家索尼門店拍攝的《黑神話:悟空》的形象海報。新華社 龍巍 攝
在業內看來,游戲産業的爆發式增長與技術迭代,正加劇人才供需的結構性矛盾。三七互娛集團副總裁、CHO羅娟進一步強調,游戲行業人才缺口呈現“高精尖”與 “複合型”並存的態勢,如引擎開發、圖形渲染、AI 算法工程師等深耕底層技術攻堅的“硬核”人才,以及應對全球化競爭的“高視野”人才和推動游戲工業化的“複合型”人才都十分匱乏。
“從‘千人工廠’到‘創意蜂群’將成為必然趨勢,未來一個人也能做3A大作。”曾保忠指出,游戲藝術設計專業納入本科教育的舉措將使人才供給效率大大提高,加速産業升級周期。
瞄準市場:構建專業人才培養新體系
2024年4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九部門發布《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明確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紮實開展數字人才育、引、留、用等專項行動,增加數字人才有效供給,形成數字人才集聚效應,更好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游戲藝術設計專業納入本科教育,則為游戲行業的人才培養打開了全新的局面。
中國傳媒大學游戲藝術設計專業申報材料中提到,領軍型游戲藝術設計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強調對游戲設計、游戲行業的理解與認識。游戲設計由於自身的特殊性,在知識領域、學習路徑上有很大的差異,以及與動畫專業、新媒體藝術、數字媒體藝術也都有明顯區分。
專業的新增不僅是名稱變更,更是人才培養的升級和生態建設。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院長王雷介紹,該校游戲專業教育已有20多年歷史,但此前因未獨立,專業課的體系性和深入性受限。如今游戲藝術設計專業獨立,學校將優化教育體系,致力於培養策劃、開發和製作高品質國産原創游戲的複合型創新人才,為游戲行業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而且,該專業與學校其他相關專業相互支撐、融合發展,能為泛 ACG(動畫、漫畫和游戲)行業輸送各類人才。
對企業來説,游戲人才“新生力量”的培養,是推動其持續創新發展的核心動力。
在游戲&&TapTap舉行的“Tap Tap年度游戲大賞”頒獎典禮上,展示了極具魅力的游戲角色設計。受訪企業供圖
“本科教育注重創意表達和技術實現的平衡,這一教育變革將為企業帶來大批專業對口的高素質人才,降低企業培訓成本,提升招聘效率與質量。”鄭璐認為。
羅娟&&,游戲藝術設計專業納入本科教育是人才供給層面的優化,能從源頭優化人才結構,減少企業“二次培養”成本。專業人才更早接觸AI輔助設計、虛擬引擎等前沿技術,推動行業從“量”到“質”的躍遷,激活産業的創新動能,助力企業構建內部新生代培養機制和人才梯隊,為游戲行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課程創新:AI賦能與産教融合的探索
游戲行業作為數字經濟前沿領域,始終保持着快速迭代的發展態勢,人工智能的深度滲透更是重塑了行業生態。米哈游相關負責人指出,隨着AI技術在游戲開發中的廣泛應用,游戲藝術設計正經歷從“工具應用”到“技術共創”的範式轉型。
面對技術變革浪潮,高校積極推進游戲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創新。中國傳媒大學游戲藝術設計專業申報材料對專業未來進行了前瞻性規劃,提出要瞄準人工智能、空間互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趨勢。中國傳媒大學游戲設計系主任張兆弓介紹,獨立後的游戲藝術設計專業將重構課程體系,構建 “基礎理論-專業核心-實踐創新”三位一體的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方面,將開設游戲AI建模、敘事設計等深度專業課程,設置游戲與影視、游戲與人工智能等跨學科課程。
北京電影學院數字媒體學院院長助理王晉寧指出,獨立成科後,專業課程設置將更具系統性和針對性。從美術基礎訓練到3A級項目開發設置階梯式課程,培養學生全流程開發能力。同時,課程內容與時俱進,融入5G、VR、AI等前沿技術,如AI角色生成、虛擬交互技術等。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面向人才的直接觸手,企業的角色至為關鍵。記者在調研中發現,行業力量正通過深度參與教育過程重塑人才供應鏈。例如,心動網絡通過走進高校開展宣講交流活動、建立實習基地等方式,搭建起企業與高校之間的溝通橋梁;冰川網絡圍繞挖掘優質創意、鎖定潛力人才、提升品牌勢能三大核心維度布局校企合作;三七互娛集團通過舉辦大賽、開展校園活動、開發校企實訓課程等舉措,全方位推動産教融合。
兼具藝術審美能力和技術開發能力的游戲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正在游戲開發過程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圖為游戲開發人員在設計知名游戲《原神》中的國風角色“雲堇”。受訪企業供圖
“産教融合是提升游戲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路徑。”米哈游相關負責人&&。王雷稱,多年來學院建立了一支由幾十位來自産業的資深游戲設計師、製作人、技術專家組成的客座教授、兼職教師和業界創作導師團隊。游戲藝術設計專業未來的課程,將由本校和業界的聯合師資團隊共同承擔,一方面確保教學的系統性和深入性,另一方面也具備靈活性和前瞻性。
高校與企業攜手推進課程創新與産教融合,正開啟游戲專業人才培養的新篇章。隨着人才培養體系的不斷完善,將為游戲行業持續輸送高素質人才,為實現游戲精品化、工業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未來展望:産業升級與教育革新的“雙向奔赴”
電子游戲自誕生之日起,便與前沿科技密不可分。如今,游戲産業已突破傳統娛樂邊界,成為數字技術研發、新型商業模式探索及全球文化競爭的戰略高地。國務院2024年8月印發的《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及“提升網絡游戲質量”。2025年4月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則進一步強調發展游戲出海業務,布局從IP打造到游戲製作發行的整個産業鏈。
在數字經濟浪潮下,游戲科技正釋放強大數字生産力。游戲科技正在越來越廣泛的社會生産領域釋放出巨大的數字生産力,創造出越來越大的社會價值。據中科院團隊通過量化分析發現,2020年游戲技術對芯片産業的技術進步貢獻率約為14.9%;對5G和XR虛擬現實這兩個虛實融合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游戲技術的科技貢獻率更是分別高達46.3%和71.6%。
而游戲藝術設計專業納入本科教育,不僅是學科體系的完善,更是行業價值的重新定義。曾保忠認為,此次教育變革顯著提升了游戲行業的社會認同度。
2024年5月9日,在成都AG電子競技俱樂部訓練室,穿越火線項目成員在進行訓練。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王雷進一步指出,我國龐大且高速發展的游戲與電競産業,為專業的畢業生開闢了開闢廣闊就業空間。另外,隨着游戲的實時交互技術與機制在工程、航天、科研等領域的應用拓展,該專業的職業發展邊界還將持續延伸。“在工程、航天、科研、軍事等領域,採用類似游戲的交互方式進行虛擬倣真;在健康衞生領域,利用游戲來矯正人們行為方式的電子藥和藝術療愈;在大型展演活動和公共空間,利用游戲技術創作的交互數字藝術……這些都將是游戲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的用武之地。”
當游戲科技不斷突破技術邊界,將數字生産力輻射至國民經濟的各個角落;當本科教育體系持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為行業輸送兼具專業素養與創新思維的新生力量,二者的深度融合不僅推動着游戲産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更以技術與人才的雙重驅動,為社會各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