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銀發經濟淪為坑老經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30 11:28:1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別讓銀發經濟淪為坑老經濟

字體:

  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市場上有人打着“銀發經濟”的幌子,專做坑老騙老的勾當。這種騙局隱蔽性極強,消費者想取證舉報困難重重。據李先生介紹,他父母從“私域”直播間買來的産品,除了羊奶粉、土蜂蜜、銀耳、板栗、紅棗、魚罐頭等食品,也有鍋具、首飾等産品,這些産品在主流電商&&上不但搜索不到,實際價格也遠遠高出同類産品。

  揭開“免費領雞蛋”的幌子,暴露出的不是溫情關懷,而是一場精心設計、專坑老人的圍獵。從磁懸浮鞋墊到假五常大米,從虛假診療到精準詐騙,這些藏匿於“私域”直播間的罪惡之手,編織了一張吞噬老年人畢生積蓄的黑色網絡。媒體曝光的“香山真選”“禦弗堂”等騙局,猶如一面照妖鏡,照見了老齡化社會中令人觸目驚心的倫理困境。

  “私域”直播如同披着數字外衣的傳銷網絡,他們以“非請勿進”的聯絡方式,讓擁有200余名老年人的微信群,成為一個個封閉的詐騙現場,既能有效躲避監管,又可面向更多消費者精準推銷各類産品。縱觀香山真選直播間,磁懸浮鞋墊的虛假專利證書、五常大米的偽造溯源碼,無不挑戰着《廣告法》底線;鏈結失效、無回放記錄等技術手段,更讓直播間如同幽靈般存在,讓監管部門陷入取證困境。一些從業者聲稱,“只要避開3·15,就可放心大膽地撈錢。”僥倖心理背後,折射出監管制度與新興業態之間的脫節。

  透過居喜惠品牌10個月開出30家門店的擴張神話,康在百年單店17天狂攬31萬元的暴利奇蹟,我們可以看到不法企業嚴重扭曲的價值認知。他們把“銀發經濟”異化為“坑老經濟”,口裏喊着“關愛老人”“公益科普”的漂亮口號,實則是將老年群體視為待宰的羔羊。禦弗堂公司精準獲取患者信息的操作,更是將大數據異化為精準詐騙的工具。這些行為不僅踐踏商業道德,挑戰法治精神,更會動搖社會信任根基,負面危害不容小覷。

  破解困局需織密立體防護網,構築全民防詐共同體。現行的《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難以覆蓋“私域流量”消費場景,亟需&&針對性監管法規,補齊直播取證、電子證據認定、跨&&追責等方面短板。此外,應考慮增設針對老年群體的特別保護條款,建立“舉證倒置”制度,讓&&承擔主體責任。

  除了補上法律漏洞,還需升級科技之網。運用大數據監測異常交易,建立保健品“負面清單”數據庫;構築“三位一體”監測體系,以AI算法實時掃描直播畫面中的誇大宣傳行為,用NFT溯源技術確保商品信息不可篡改,以聲紋識別系統預警異常話術模式。

  除此之外,社區層面要建立“防詐驛站”,開展常態化防詐培訓;家庭層面開展“數字反哺”計劃,讓子女的陪伴成為老年人最好的防騙疫苗;市場層面要培育專業助老服務品牌。只有全社會形成關愛老人大環境,騙子才無生存土壤。

  期待法律剛性約束、科技智能防控、社會人文關懷同頻共振,編織出健康安全的銀發經濟生態。 (鄭桂靈)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