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蘇超”:不僅是足球,不止於消費……-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30 10:00: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解碼“蘇超”:不僅是足球,不止於消費……

字體:

  圖為江蘇淮安“蘇超”市集(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場上鏖戰正酣,場下助威吶喊,場外且看且游……5月以來,“蘇超”的“足球+”效應撬動江蘇全域消費增長——單場最高上座超6萬人,帶動多場景消費超380億元。

  在以“蘇超”為代表的文體旅商融合項目助力下,上半年江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3949億元、同比增長5%,總量佔全國的9.8%。

  意外走紅的“蘇超”,內涵和外延超越足球比賽,其背後是經濟大省江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把握市場需求、開拓增長空間、探索經濟治理的不懈努力和創新實踐。

 意料之外的流量,意料之中的需求

  7月20日晚,蘇州胥城大廈奧灶面館,游客肖喆妤和同伴邊吃蘇式湯麵邊看比賽直播,看到進球時激動得手舞足蹈。足球之夜,這家平時21點就打烊的面館,隨行就市延長營業時間。

  連續幾個周末,淮安金湖的廣場夜市,客人邊看球邊下單,手機支付的叮咚聲淹沒在看球的喝彩聲裏。5月以來,當地累計接待游客120多萬人次,拉動相關消費超6億元,讓不少人直呼沒想到。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需求一直都在,關鍵在如何挖掘和滿足。”南京財經大學教授朱軍認為,當不少地方感慨消費增長乏力時,“蘇超”走紅給城市挖掘消費潛力開闢了“新空間”。

  賽場內外,江蘇13個地市花式“寵客”:常州設立“毛茸茸託管班”,讓攜寵觀賽的球迷不用糾結“看球還是看狗”;徐州開出高鐵“球迷專列”和免費接駁公交,讓球迷當天可以便捷往返;無錫、揚州的景點憑比賽票根免費,酒店餐飲還有大禮包相送……

  江蘇省商務廳數據顯示,5月10日至7月7日,“蘇超”前六輪比賽期間,江蘇線下監測旅游、出行、餐飲、住宿、體育場景合計實現服務營業收入379.6億元。

  表面是“足球搭&,旅游唱戲”,內在是瞄準消費痛點升級服務。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周永博認為,“蘇超”撬動江蘇全域消費,讓餐飲、住宿、零售等領域産生鏈式反應的背後,是“蘇式服務”不斷滿足社會新需求。

  賽場之外,街頭巷尾,人們“圍屏而坐”的“第二現場”,成為消費增長的“主戰場”。江蘇開展促消費主題活動,以點帶面打造50個夜間消費商圈,一些被網友調侃“沒有夜生活”的城市奮力擁抱足球夜經濟。

  今年上半年,江蘇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5.9%,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1個百分點。蘇州用電量佔江蘇約兩成,國網蘇州供電公司數據顯示,5月“蘇超”開賽以來,當地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增長達15.5%。

  不僅是足球,不止於消費……

  6月1日,南通隊4:0戰勝泰州隊,南通特色美食搜索熱度迅速攀升;6月15日,無錫隊2:0擊敗常州隊,無錫水蜜桃訂單量大漲……線下商超和線上&&的消費數據,印證着江蘇文體商旅融合創新的成效。

  徐州隊客場迎戰常州隊,徐州文旅在常州奧體中心外舉辦《遇見漢風》演出;揚州隊主場對戰南京隊,揚州國有收費景區對省內居民免費開放;同期,江蘇省市文旅部門赴上海、浙江舉辦“跟着‘蘇超’游江蘇”推廣周,招攬長三角游客。

  文旅上新,産業創新。常州中華恐龍園接下“十三妹”的網絡熱梗,推出恐龍妹妹系列玩偶,首批預售2萬個;南通家紡企業組團上網銷售,結合足球印花與蠶絲工藝的新款夏被成為“銷量擔當”;蘇州炒菜機器人亮相賽場市集,13城美食隨意點單,兩分鐘新鮮出爐。

  異地奔赴不僅為足球,更為新場景體驗。“蘇超”第七輪比賽期間(7月19日至20日),6個主場城市銀聯異地消費同比增長14.62%,游客量同比增長18.86%。

  循着“蘇超”熱潮而來的不僅是游客。周末看球,工作日看廠。近期,來自深圳的人工智能産業創業者張志強跟着看球團,走過了鹽城、南通,了解當地産業發展和招商引資政策。

  在南京,賽場上打出“投資南京就是投資未來”的橫幅,表明“蘇超”內涵早已超越傳統球賽。近日,寶馬集團全球六大信息技術研發中心之一落戶南京。該公司有關負責人提及,德國足球文化濃厚,“蘇超”引發的國際關注,讓企業項目落戶此間更容易獲得雙方聚焦和共情。

  為把“蘇超”流量轉化為持續增量,江蘇“十三太保”正齊心協力在城市形象塑造、營商環境優化、增長空間開拓方面深度發力。

  共享賽事激情,共創發展新局

  無錫招商城廣場,周末露天巨幕球賽直播開場前,人們已經扶老攜幼圍坐了十幾桌。市民不買門票,逛個夜市,同樣能共享文體旅融合帶來的新服務、新場景。

  由村官、外賣員、大學生等“低專業含量選手”組成的“蘇超”球隊,以“草根賽事”吸引普通市民。

  無錫的集成電路研發工程師自嘲“偽球迷”,但“蘇超”已成為他和同事的新話題;常州武進建材市場旁的小燒烤店排起長隊,人們慕名而來邊吃燒烤邊探尋小個體戶成為“蘇超”贊助商的傳奇;民間手工達人設計的一款文創帆布包日銷400單,許多小網店借“蘇超”爆火。

  從賽場故事到賽事經濟,人人皆可參與。參賽條件向全國球員開放,賽場廣告向大小企業開放,市政單位停車場向游客開放……江蘇各市努力延伸“蘇超”的開放特質,不斷提升治理能力,把網絡流量轉化為發展增量。

  有地市政策研究部門的幹部告訴記者,發揮“蘇超”撬動作用,發展消費主導型經濟,共創經濟發展新局面,正成為許多江蘇城市政府部門探索發力的新課題。

  南京大學長江産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張月友認為,“蘇超”體現了線上線下、民間與政府雙向互動的共治共享邏輯,這種治理方式在當前着力擴大內需、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記者 楊紹功)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