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想要了解子女的考試成績,必須使用一款名為“數智家校”的App並每月付費5元開通會員?近日,河南信陽平橋區信鋼學校一學生家長反映的情況引發關注。對此,涉事學校回應稱,學校從未統一要求家長使用,也從未統一要求教師用此軟體發送學生成績,但承認少部分班級的部分學生使用了該App。
涉事學校的回應,否認了全校通過付費App告知家長學生成績的情況。不過,從回應內容看,確實有部分學生使用了該App。而且,根據這款App“教、學、管、考、評五大核心應用”的功能描述,如果沒有教師的積極推動,學生顯然不會主動使用。正如涉事學校所言,此事暴露出該校在日常管理、家校溝通等方面存在問題。
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屬於家校溝通中最基本的知情權利。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家長如果只能通過收費App才能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這不僅給家庭增加了額外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校溝通,甚至增加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不和諧因素。實際上,任何家長面對這樣的體驗,都很難不産生一種荒謬之感。
人們有理由追問:這款App究竟是怎麼進入校園的?這究竟是部分教師的自發行為,還是涉事學校有組織的行為?學校或部分教師與相關運營企業是否存在不正當的利益關係?
根據涉事學校的回應,“數智家校”App是由某通信服務公司推廣的一款應用軟體,主要是門禁卡功能,學生攜卡&&校門自動感應,向家長手機發送學生進出校門信息,該軟體附有發送學生成績的功能。這款App要實現上述功能,學校必然要提供相應便利。對於這款App利用這種便利衍生的其他功能,學校理應盡到審核監督義務。
近年來,不少學校在教學、學生管理、家校溝通等環節使用數字化工具。通過合理使用智能化工具,教師得以提高工作效率,騰出精力用於提升教學質量;學生&&校等信息被更好地掌握,方便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家長與學校、教師的溝通也更加順暢。總體來説,學校數字化建設方便了教師、家長,也讓學生享有更加安全、便捷、完善的校園生活。
但是,學校數字化建設要堅持數字賦能原則,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智能”,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更不能借此給教師、家長和學生增添負擔。教師向家長通報學生成績這樣的事,通過最基礎的聊天工具就能實現,何必使用專門的App?多一個&&,就多一道風險,中間會不會涉及學生隱私保護問題?
使用數字化工具的基本目標是促進溝通,而不是讓家校溝通更加冷漠。就算不牽扯到費用因素,家校溝通如果只借助於“冷冰冰”的&&,缺乏有針對性的解釋説明,這樣的數字化看似是便利,實際上影響了家校溝通的核心精神。
對大多數家長來説,他們想要了解孩子的成績,很多時候並不滿足於知道一個數字。他們需要了解孩子成績上升或下降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有進步空間,並調整家庭教育的方式,與學校教育發揮協同之力。不管是家長會還是教師與家長的一對一溝通,都有不可取代的意義。
因此,此事在警示學校規範收費項目的同時,也再次給廣大學校開展數字化建設提了個醒:技術不是目的,支持學生成長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