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典禮“花式整活”,儀式感裏是滿滿的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24 09:29:28
來源:光明網

畢業典禮“花式整活”,儀式感裏是滿滿的愛

字體:

“好有創意的孩子”“這屆太會整活兒了”“幹了我一直想幹卻沒敢幹的事情”……今年畢業季,不少大學生“顯眼包”屬性大爆發,在畢業典禮上“花式整活”,給老師和同學們留下了最後的深刻記憶。

  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畢業典禮上,粉嘟嘟的“派大星”博士參與撥穗儀式,老師也面帶微笑為其撥穗。這一身搞怪獨特的裝扮讓人忍俊不禁,網友們也紛紛感嘆,不愧是“地大物博”的地質大學。在大連理工大學,一位張同學則在學位授予儀式上掏出酒杯和香檳,與為其撥穗的張言軍副校長干杯。張校長雖然很驚訝,但還是笑着一起幹了這杯酒。

  仔細了解後,會發現這些“整活”往往事出有因。扮成“派大星”的潘同學,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彌補一個遺憾:他錯過了同寢室友夏同學的畢業儀式,而這位好友非常喜歡海綿寶寶,於是潘同學決定將自己打扮成“派大星”,紀念一下難忘的友情。張同學舉香檳的理由也充滿感性:畢業典禮對他而言是很重要的時刻,他想做一些快樂的行為來慶祝、銘記這一刻。

  高校畢業典禮,本來就是人生中最具儀式感的時刻之一。以此為分界點,年輕人從此告別象牙塔,正式邁向社會。而在這一節點,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涌上心頭,那些對母校的自豪與眷戀,對同窗情誼的不捨,對老師們的感激,共同匯聚成豐富而生動的情感層次。可以説,年輕人之所以願意在畢業典禮上費心思“整活”,正是因為這份情感是真摯而熱烈的,是自然而然流淌出的。

  作為一場正式儀式,畢業典禮的規範性固然不可或缺。但也要看到,學生們才是這場儀式的真正主角,他們這些無傷大雅而充滿幽默的創新舉動,應當被包容和尊重。事實上,畢業典禮本就不該是例行公事、走過場式的。2017年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展開的一項調查就顯示,74.18%的受訪大學生認為“畢業典禮是一生中難忘的經歷,是值得銘記的時刻”,同時也有76.58%的受訪大學生認為畢業典禮應避免“過程僵化,流於形式”。有網友就指出,那種在一個報告廳裏,上面是“沒有感情的致辭”,下面同學聽得昏昏欲睡的場景,才是最應該避免的。

  很多時候,往往正是一些尋常流程之外的個性化表達,讓人格外印象深刻。筆者在回顧大學畢業典禮時,已然忘記了當時具體的講話內容,卻對一個環節印象極深。在儀式尾聲,學院老師臨時“開放”了致辭名額,邀請現場同學即興上&發言。我還記得幾位同學主動上場,有的聊到自己在大學學到了什麼,有人“撒糖”分享了在象牙塔裏的愛情收穫,以及對於未來的展望,現場氛圍熱烈。

  其實,不管是學校開放畢業典禮上的自由表達環節,還是充分包容並積極參與畢業生的趣味“整活”,這些開放互動本身,也是學校氛圍和大學精神的一種體現。如果説畢業典禮是大學的“最後一課”,那麼對新鮮事物的包容和接納、對學生自主性的尊重,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知識點”。(任冠青)

【糾錯】 【責任編輯:王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