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3日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2024抖音讀書生態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越來越多年輕人在抖音上品讀史鐵生,“史鐵生”相關話題播放量破30億次,《我與地壇》在多個非虛構圖書榜位列前三,《病隙筆記》《務虛筆記》裏的許多句子在社交&&更是頻頻“出圈”。
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在手,隨處都可閱讀,但“沒有書香的閱讀”似乎總少了些什麼,甚至有人將讀屏與碎片化淺閱讀畫上等號。如今史鐵生在新媒介&&的走紅,刷新了不少人的認知。
初讀不識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品味經典作品,常常需要人生閱歷去理解,而讀書類視頻和直播,組織者大多會結合自身感悟來解讀原著,幫助讀者更好領悟文字背後的情感與思想。
“如果能晚兩年學史鐵生的文章,我一定不會到現在才發現他的價值”“《我與地壇》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每一句都剛好説到你心坎裏”……史鐵生的作品不僅因其文學價值受到歡迎,還因其能觸及年輕人內心,激發他們對生命、命運和個人價值等方面的深度思考,其中流露出的堅韌、豁達和頑強,通過短視頻&&在年輕人中引起了共鳴。而這種情感的連接正是推動閱讀的重要動力。
“史鐵生”現象並非個例。據統計,2023年某視頻&&讀書類內容數量增長922%,讀書類作者增長779%,《百年孤獨》《活着》《額爾古納河右岸》等經典好書再度爆紅,《趕時間的人》《翦商》等小眾新書頻受關注,已有12位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超300家出版社入駐該視頻&&。
通過動畫、實地探訪、深入解讀等方式,短視頻與直播為用戶帶來了多元閱讀體驗,幫人們了解好書及背後的故事。這樣的閱讀方式賦予老內容新時代價值,加上網友二創、書評等持續引發熱度,形成情緒共振和共讀氛圍,這似乎成了大眾走近經典書籍的一把鑰匙,激發了全民閱讀熱情。
“倘若你覺得人生幸運,那麼,你應該讀讀史鐵生。倘若你覺得人生充滿不幸,那麼,你一定要讀讀史鐵生。”時代在變,文字的載體也在變,年輕人通過短視頻&&開始讀史鐵生,啟迪我們建設書香社會、推進全民閱讀,需善用“讀屏”之力,讓方寸屏幕成為開啟閱讀、親近經典之窗。 (胡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