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銅板屯的食堂和民宿(無人機照片,2024年3月3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游客在銅板屯“粵桂協作團結廣場”上游玩(無人機照片,2024年3月3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在融安縣東起鄉銅板屯,村民龍飛任(左一)向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烏英苗寨的村民們介紹産業發展情況(2021年2月18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這是位於大山深處的銅板屯(無人機照片,2021年2月17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2012年10月21日,記者第一次來到銅板屯,只有77歲的七嬸莫杏昭(左)和67歲的巫福昭及外孫女在家。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這是2013年3月4日拍攝的銅板屯“全家福”。如今,照片中有兩位老人已經離世。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這是2014年1月31日大年初一拍攝的銅板屯“全家福”。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銅板屯村民龍革雄(右一)和駐村工作隊隊員一起上山種樹(2021年3月11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村民們在山洞裏維修人飲工程設備(2022年8月20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龍革雄(前)和村民一起搬運雨污分流工程水管(2017年8月15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銅板屯村民龍革雄在建設燒烤場(2023年9月23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銅板屯村民龍革雄(左二)帶領攝影愛好者在山上賞花拍照(2014年3月2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游客在銅板屯賞花(2017年3月4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銅板屯村民龍革雄(中)、龍飛聯(左)、龍飛振在合作社辦公室門口(2014年2月21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在融安縣東起鄉銅板屯,村民龍飛任(中)在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烏英苗寨村民吳新仁(右)的指導下,學習吹蘆笙(2021年2月18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銅板屯村民龍革雄(右)、龍飛振(中)、莫仕和在山上休息,創業初期碰到的困難曾讓他們一籌莫展(2013年5月14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銅板屯村民龍革雄在裝修民宿(2020年4月12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龍顯星老人(右二)帶着孫兒賣土特産(2021年2月15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2014年2月22日,村民們推着汽車經過濕滑路段,準備進入銅板屯。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村民龍飛聯在山上清除雜物,以便開闢村裏的道路 (2013年7月23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75歲的龍展星(右)和老伴在村口展示特産(2019年3月9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銅板屯村民坐在家門口交流(2022年12月10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文藝隊在銅板屯“粵桂協作團結廣場”開展公益表演(2023年9月23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在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烏英苗寨,銅板屯村民羅桂枝(左二)、楊莉(左四)和苗族婦女一起交流(2022年12月23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pagebreak
56歲的龍革雄(右一)、61歲的龍飛任(左二)和村民在窗口觀看銅板屯的風景(2022年8月28日攝)。
位於大山深處的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崖腳村銅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貧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閒置、田野荒廢,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從2012年起,銅板屯部分村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返鄉實施“故鄉拯救計劃”。他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規模種植李樹和山野葡萄,發展特色鄉村旅游。適逢精準扶貧全面推進,銅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人畜飲水工程以及停車場、環村觀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廁等一批基礎設施,村民自辦農家樂和民宿,發展山村旅游。2018年,銅板屯實現整體脫貧,古村煥發新生機,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鄉土特色示範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尋覓鄉愁。
近兩年,在結對幫扶的廣東省遂溪縣和後援單位柳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的支持下,銅板屯充分利用粵桂協作和鄉村振興資金,建設民族文化同心廣場、觀景&、兒童游樂場、瓜果長廊等,進一步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生態旅游發展短板。銅板屯還跨縣、跨市和一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鄉村旅游、黨建、民族團結等領域開展結對共建,攜手推進鄉村振興。
12年來,村民們搬來上百萬塊大大小小的石頭砌墻、鋪路、修廣場,種植兩萬餘棵李樹,用壞的鐮刀、鋤頭、錘子等不計其數,經歷的困難和波折數不勝數。合作社理事長龍革雄説:“不論如何,我們不忘初心,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如今,當年返鄉的青壯年已陸續步入中老年,但依舊堅持每年種植李樹的傳統。他們堅信,不斷種下夢想的種子,辛勤耕耘,終會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