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短劇迎來“潑天富貴”。然而熱潮背後,盜版洶湧。記者調查發現,在電商&&上,盜版短劇資源氾濫,價格十分低廉。觀眾只需花費幾元錢,便能輕鬆解鎖數千部短劇資源。(2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
某爆款短劇,解鎖全劇原需39.9元,而在某電商&&,只賣0.1元;在一家網店,僅需1.5元就能解鎖9999+部短劇,商家已輕鬆入賬數十萬元……盜版短劇,為何成了“香餑餑”?
首先,當然因為“火”。短劇,已然成為觀眾的新寵。令人咋舌的“造富神話”,吸引着越來越多人入局其中。盜版者,自然也“聞”利而動。其次,簡單。曾有短劇製作方&&,“之前有一部劇,上線都沒兩個小時,外面就可以2塊錢買全集了”。為什麼?太容易了。一部原創劇集,從寫劇本、拍攝、後期製作到上映、宣發,到處都是成本。盜版則不同,只需點擊錄屏功能,或者用一個爬蟲軟體,人在家中坐、財從八方來的“生意”就出現了。
套用網友常用的一個句式,短劇的版權也是版權。盜版這事,沒得“洗”。不論其內容算不算優質——即便是一部爛劇,也受版權保護。眼下,短劇行業也正加快走向精品化,盜版肆虐將直接打擊內容生産,污染整個行業生態。尤其相比其他影視作品而言,短劇應對盜版有着天然劣勢:更新極快,盜版簡單,“生命周期”短,付費是主導盈利模式,吸引付費用戶必須爭分奪秒……這意味着,着眼長遠,短劇行業很可能成為版權保護的一塊突出短板。
怎麼辦?技術上加數字水印,執法上加大監管力度,電商&&封堵傳播渠道,廣大網友提高版權保護意識……正視問題,凝聚合力,越早出手越好。(夏振彬)
【糾錯】 【責任編輯:馬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