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評選揭曉 14個項目入選
以“人民城市 有機更新”為主題的第四屆北京城市更新論壇暨城市更新體驗周昨天在海淀區中關村廣場開幕。在225個申報項目中,40個城市更新項目脫穎而出,其中14個項目獲得“最佳實踐”。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活動包括開幕活動、政策交流研討會、最佳實踐經驗分享會、北京城市更新周活動以及閉幕式等系列活動,並將發放500萬元消費券,邀請市民體驗打卡北京城市更新點位,活動將在全市範圍內持續至10月中旬。
最佳實踐項目釋放城市活力
引入多家首店引發排隊熱潮、公共綠地為市民提供休閒娛樂場地、北京最高攀岩成網紅打卡地……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了更新後的海淀大融城,文商旅體融合的城市更新將這裡的活力充分釋放出來。
海淀大融城是北京城市更新的縮影,也是第四屆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項目之一。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第四屆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項目評選於2025年3月啟動公開報名,共收到來自全市推薦/申報的225個項目,通過專家初評、網絡投票、專家復評和綜合復議環節,最終評選出城市更新“最佳實踐”14個,“優秀項目”26個,共計40個入選項目。
改造前,海淀區中關村西區傳統商業業態無法滿足該區域就業人員的更高品質生活需求。存在公共空間活力不足、特色不鮮明、慢行系統不完善、地下交通體系利用不足等問題,項目的更新提質迫在眉睫。而本次更新則在地上建築規模不增加、綠地面積不減少、公共活動空間不減少的情況下,業態由更新前的商業業態調整為更新後的“商業+車庫”綜合業態。
北京市委城市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秘書處副處長鄭璐告訴北青報記者,大融城承載了中關村歷史發展的記憶,本次更新保留了廣場綠地,補充了區域消費基礎設施,並對地上地下做了聯通。“這裡還舉辦市集等多種活動,日均流量能達到3萬人,城市更新將整個區域的活力帶動起來了。”鄭璐説。
持續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
為了讓更多市民朋友了解更新、體驗更新、收穫美好,活動現場共同啟動“北京城市更新體驗周”。本屆更新體驗周打造商業、文化、體育、休閒等多類更新場景。通過“大眾點評”和“美團”&&投放500萬元消費券,市民可線上領取消費券並參與線下實體消費。
同時,依託商業消費、文化展示、體育休閒類更新項目,舉辦國際籃聯主辦的3對3籃球比賽、多場攀岩比賽和冰球邀請賽等高水平體育賽事,極大豐富了市民的休閒體驗,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線上線下互動,讓廣大市民親身感受城市更新帶來的美好生活變化,進一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項目呼應“六個城市”建設要求
“城市更新不僅要顧面子,更要顧裏子。”鄭璐説。她介紹,第四屆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評選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以城市工作要以推動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這個角度,把城市更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入選項目也呼應了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關於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等“六個城市”建設要求。
下一步,北京城市更新工作將強化政策引領,推進制度創新。優化城市更新審批流程,完善城市更新配套政策,以代表性案例為重點,針對實施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加強統籌研究,形成小切口、可落地的改革措施。拓寬資金渠道,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構建“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市場化運作”多元融資模式探索多渠道投資模式,針對不同類型更新項目創新差異化金融産品,設立城市更新基金、加強銀行信貸等。推動模式創新,激發多元活力。
圍繞片區式更新,統籌區域資源、任務和資金,整體謀劃一批站城融合、綠色空間、花園城市、濱水空間、活力街區、現代産業園區等重大項目,鼓勵企業從開發向運營轉型,培育“短期投入、長期增值”的良性生態。完善治理體系,突出共建共享。政府部門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多級治理架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實現商業增值和公共服務雙提升;市民參與規劃決策與過程監督,形成城市更新的北京模式、北京樣板。
文/本報記者 張月朦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