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深耕 民意生根——浙江設區市立法實踐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9 09:42:0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立法深耕 民意生根——浙江設區市立法實踐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觀察

字體:

  單位和個人都可以提出城鄉建設與管理、生態文明建設、歷史文化保護、基層治理等方面的立法建議項目……近日,浙江各設區市人大相繼發布公告,就2026年立法計劃或立法項目向社會公開徵集建議。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10年來,在浙江,擁有地方立法權的各設區市,將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度融入立法全過程,從選題、起草到審議、評估,每一步都力求傾聽民聲、匯聚民智、體現民願,共同書寫着新時代地方立法工作的生動篇章。

 問需於民:項目從“呼聲”中破土

  立法項目是否精準,直接關乎法治的回應性與實效性。

  作為創業創新熱土,台州市在共同富裕實踐中既孕育了“小微金改”“藍色循環”等經驗,也面臨産教融合、群體增收、“一老一小”等挑戰。

  台州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立法需同步發揮鞏固經驗與破解難題的雙重功能。民意數據顯示,“共富”是人大代表聯絡站、基層立法&&點、12345熱線的“高頻詞”。因此,台州立法精準切入鄉村組團發展、技術工人待遇提升等“小切口”,推動共富實踐行穩致遠。

  而在寧波,大數據賦能繪出民生立法導向圖。寧波市人大常委會在編制立法計劃與規劃時,系統匯總網信、信訪、市長熱線等多渠道社情民意,深度分析代表議案建議,確保立法項目精準對接“民生之憂”。

  過去10年,寧波市社會民生領域立法佔比達50%,凸顯了立法為民的鮮明價值取向。

  “時度效”是各設區市立法工作的重要考量。

  在充分發揮政府部門、人大專委、基層單位“三方力量”作用,拓展立法項目來源的基礎上,溫州市堅守“急用先行、突出重點、總量可控”原則,快速響應要求、固化“大拆大整”經驗對危房治理立法,持續推出物業、電梯、家政、養老等系列民生法規。

  溫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這些均體現了對改革發展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的高度關切與精準把握。

  “小快靈”精準回應社會熱點。金華市遵循“小切口、真管用”原則,圍繞文明創建、無償施救、環境保護等熱點,及時&&“文明立法三部曲”、《無償施救規定》等法規,將實踐經驗固化提升,體現了立法對民意的快速響應與制度性保障。

  匯聚民智:立法在“碰撞”中昇華

  法規草案的形成,是民主最生動的課堂。浙江各地創新形式,讓立法過程成為匯聚民智、尋求共識的民主實踐。

  “裝修電鑽聲從早響到晚,孩子被吵得哭,老人根本沒法休息”……今年7月中旬,《寧波市施工噪聲污染防治規定(草案)》意見徵集活動走進寧波市鄞州區下應街道天宮社區,居民們填寫意見表、掃描二維碼,填下“希望建立施工噪聲投訴快速響應通道”“建議推廣低噪聲施工技術”等建議。

  寧波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每部法規均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徵求意見。此外,還通過調查問卷、電視訪談等創新形式,吸引市民參與立法,使立法過程成為生動的法治公開課。

  為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一些設區市將辯論機制引入地方立法,通過搭建立法辯論&&,充分闡述意見、表達利益訴求,從而有效凝聚立法共識。

  “小區公共收益應該發放給業主還是留作公用?”“提高物業費與提升服務質量孰先孰後?”去年4月,麗水市蓮都區岩泉街道麗陽社區圍繞修改《麗水市物業管理條例》舉辦立法辯論會,活動當天雖然下着小雨,但辯論會現場還是吸引了不少市民觀摩。

  活動不僅設置正反辯論方,還邀請街道及社會各界多方代表列席,安排現場交流和律師答疑,兼顧專業性與廣泛性。麗水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辯論不爭輸贏,重在搭建對話&&。”

  在舟山和台州,當地人大常委會還建立激勵機制提升參與效能。比如,舟山建立“立法建議採納證書”制度,對貢獻突出者予以表彰;台州創設“立法市民庫”和數字化“立法民意通”&&,連續多年召開立法協商會,構建了“參與—反饋—激勵”的良性循環。

  深度融合:民主與改革相得益彰

  “發展要高質量,立法也要高質量。”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創新採用“兩個階段審查指導”機制,堅持提前介入,寓支持於審查,寓把關於指導,為設區市立法工作提供堅實支撐。

  10年來,浙江省11個設區的市人大常委會因地制宜,精準發力,形成“一域一品、各美其美”的生動格局,地方立法的辨識度和實效性顯著提升:湖州以“美麗系列”立法,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紹興不負“沒有圍墻的博物館”盛名,立法推動古城、古酒、古運河等文化遺産古韻煥新潮;衢州將“禮”文化融入法規,引領城市守正創新……

  立法與改革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為全國首個“撤鎮設市”的龍港量身定制的《龍港市社區治理條例》,創設“三張工作清單”。在龍港的一個社區,工作人員依據條例清單,清晰高效地處理了社區事務,“現在辦事有章可循,心裏特別踏實”。《嘉興市綜合查一次若干規定》實施後,涉企行政檢查戶次大幅下降超53%,成為營商環境優化的典範。

  《台州市共富工坊建設管理規定》實施以來,全市“共富工坊”已達1847家,吸納農民就近就業5.8萬人,發放工資7.6億元,群眾“農忙種田、農閒賺錢”,家門口就能“進工坊、當工人、領工資”。

  “10年地方立法實踐,不僅以法治之力推動了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百姓增收、民生優享,還促進了民主實踐。”台州市人大常委會負責人&&,這不僅是民主立法的有益實踐,也為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層實踐探索了路徑、積累了經驗。

  有專家指出,浙江省11個設區市的十年立法實踐,立於民,用於民,惠於民,深刻展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蓬勃生機與強大效能。(記者 岳德亮)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