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8月2日電(記者 徐寧)在遼闊的中國經濟版圖中,縣域是發展的基本單元,也是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最大的“底盤”。
8月2日,作為2025企業家太陽島年會的平行論壇,2025縣域特色産業發展論壇暨《300秒看家鄉》研討會在哈爾濱舉行。政府、企業、學界人士齊聚冰城,開啟一場關於縣域經濟發展的深度對話。
當前,我國縣域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如何讓深藏於阡陌之間的“特色”轉化為創新發展的“亮色”?如何讓“小而美”的縣域産業實現“大而強”的 “蝶變躍升”?綠色低碳引領下,如何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奔縣游”熱潮中,文旅“流量”何以轉化為發展“增量”?
在夏日“爾濱”舉辦的這場盛會,試圖為縣域産業發展探尋路徑、尋找答案。
2025縣域特色産業發展論壇暨《300秒看家鄉》研討會現場
聚勢謀遠 縣域發展動能澎湃
當前,我國正處在推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發展新質生産力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為縣域特色産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但同時,縣域特色産業在發展中仍面臨轉型升級陣痛、品牌影響力不足、資源要素整合效能不高等諸多挑戰。
“讓縣域經濟在新一輪發展中煥發蓬勃生機,正是本次論壇舉辦的初衷。”新華網黨委書記、董事長儲學軍介紹説,本次論壇將聚焦三方面問題:一是激活綠色發展新動能。二是樹立産業升級新標杆。三是講好家鄉品牌新故事。“新華網作為新型數智化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互聯網全球傳播與服務&&,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持續關注縣域發展,深入挖掘特色亮點,搭建更廣闊合作&&,努力做好縣域故事的講述者、資源要素的鏈結者、産業發展的助推者,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賦能。”
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圍繞特色産業打造縣域品牌,是縣域經濟振興的關鍵路徑。
“肉類産業作為重要的民生産業,規模巨大。”世界肉類組織副主席、中國肉類協會會長陳偉在致辭中&&,從産量來看,2024年中國肉類總産量9780萬噸,佔全球肉類産量四分之一以上。隨着消費者對肉類安全、品質、風味、健康要求的提高,特色肉、品牌肉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圍繞特色、品牌謀發展創效益是肉類産業提升的重要方向。
煙火升騰,餐飲住宿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
中國飯店協會資深會長韓明&&,在餐飲方面,2024年我國餐飲收入為5.6萬億元,同比增長5.3%,協會根據全國300余個地級市已公開的餐飲收入數據測算,二線以下城市2024年餐飲增速約為6%,超過全國水平;同時據相關&&測算,2024年我國食材採購市場規模將近2萬億,且規模有望繼續擴大,加上當前消費者對於特色、健康食材需求的不斷增長,為農副産品的採銷提供了更多機遇。
文旅融合 激活縣域經濟新引擎
近年來,縣域文旅頻頻出圈。“縣域文旅熱”的興起,不僅是我國文旅産業的一場變革,還打開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窗口。
如何搶抓縣域旅游風口,打開增長空間?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所副所長陶從瑞分享了三個關鍵路徑:一是推動縣域旅游向深度體驗轉型;二是打造特色縣域旅游産品和服務;三是將民宿作為縣域旅游發展切入點。“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所承擔着旅游標準化建設、旅游服務質量提升等職能,希望與大家共同發力,共同促進縣域旅游發展。”
鄉村振興,文化振興是靈魂。
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原副主席、著名作家阿成強調,“當前,發展縣域經濟仍然需要‘故事力。”
他舉例説,北京的老都一處、哈爾濱的老仁義等老字號都在講屬於自己的故事。因為這些好看、又頗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可以助力事業發展,同時也滿足八方來客的文化需求。
論壇上,新華出版社社長匡樂成宣布將推出《鄉脈:從泥土到雲端》系列圖書,通過出版創新助力縣域特色産業發展,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他介紹,《鄉脈:從泥土到雲端》的誕生,與新華網 《300 秒看家鄉》欄目緊密相連。通過系統梳理和深度挖掘,全方位展現縣域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發展活力。
“一業興百業旺”,越來越多地方將文旅作為發展經濟的重要抓手。
“君宇故里 山水婁煩”。山西省太原市婁煩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武鵬&&,婁煩縣將圍繞“建設綠色發展新高地、鄉村振興活力縣、休閒康養度假區”的目標,積極探索文旅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軼&&,淶源作為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生態涵養區,將立足生態資源稟賦,持續擦亮“21℃的夏天”金字招牌,以文旅融合為抓手,加快構建具有淶源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因地制宜 做好“強産業”大文章
産業強,則縣域興。放眼各地,一座座縣域小城深挖資源稟賦,壯大特色優勢,走出躍升之路,折射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
湖北省隨州市隨縣人民政府縣長姜辛辛介紹,隨縣在香菇、香稻、油茶三大産業上展現出強勁實力與獨特優勢。其中,香菇形成的全産業鏈産值超300億元,暢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東北,各地積極擁抱新技術、新産業、新模式,邁出轉型升級的堅定步伐。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東縣人民政府縣長許曉飛説,克東已初步構建“乳豆水肉菜+新能源”的“5+1”現代産業體系。其中,飛鶴乳業總部帶動20家上下游乳企集聚發展;山東禹王集團建成全省最大非轉基因大豆蛋白生産基地;克東腐乳以獨特的“微球菌”工藝暢銷全國。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人民政府縣長程顯峰&&,依託160萬畝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樺南大米”入選中國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與此同時,全縣紫蘇年産量超8000噸,佔全國同類産品三分之一。
鐵嶺市銀州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軍介紹,當地積極搶佔“風光氫儲”新賽道,在單體葉片生産、綠氫、綠電産業園等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在遼寧省綠色發展中跑出加速度。
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維權説,法庫通過培育“陶瓷及新材料、通航及無人機、農産品深加工、新能源及儲能、高品質文體旅、全域電商”6大産業集群,成功躋身“東北縣域經濟發展潛力十強”。
談及德化縣“中國白·德化瓷”的産業發展經驗,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世興總結為四點:一是政策要素護航,優化産業發展環境;二是開拓全面市場,多元布局發展;三是推進轉型升級,鑄就核心競爭力;四是陶瓷文化出海,加速提升軟實力。
作為冀中南平原傳統農業縣,新河縣如何實現跨越?新河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董立鴻指出,該縣以珍稀食用菌産業為抓手,積極構建富民産業新格局,全産業鏈條帶動總産值可達5億元。
在數字經濟領域,黑龍江起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時鳳軒指出,直播電商作為新興的商業模式,正成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公司深度服務了黑龍江3000+地方品牌商家,2024年全口徑銷售額達29億。”
《鄉脈:從泥土到雲端》系列圖書啟動儀式。
《此廿共山河:100樣綠色家鄉,同一個發展底色》大型融媒體活動啟動儀式。
論壇上,《鄉脈:從泥土到雲端》系列圖書和《此廿共山河:100樣綠色家鄉,同一個發展底色》大型融媒體活動正式啟動。
8月2日至4日,由新華社品牌工作辦公室、新華網、新華社黑龍江分社、哈爾濱馬迭爾文旅投資集團聯合主辦,哈爾濱會展博覽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企業家太陽島年會在哈爾濱舉行。作為年會平行論壇,2025縣域特色産業發展論壇暨《300秒看家鄉》研討會由新華社品牌工作辦公室、新華網、新華出版社聯合主辦,旨在匯聚政府、企業、學界、媒體等多方智慧,共同探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與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