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丨廣島核爆80周年,日本的戰爭記憶依舊殘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06 21:31:30
來源:新華網

記者手記丨廣島核爆80周年,日本的戰爭記憶依舊殘缺

字體:

  新華社日本廣島8月6日電 記者手記|廣島核爆80周年,日本的戰爭記憶依舊殘缺

  新華社記者李子越 欣芷如 胡曉格

  8月6日清晨,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內氣氛肅穆,鐘聲敲響,和平鴿振翅而起。

  這是8月5日在日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拍攝的原子彈爆炸遺址。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80年前,美軍向這座城市投下原子彈,數萬生命被瞬間吞噬。80年過去,人們在同一地點祈願和平。

  日本民眾怎麼看待當年的悲劇及其原因?

  一名核爆受害者後代對記者説:“沒有特別想過這個問題。我們畢竟也不是那個時代出生的,所以其實也不是很清楚。”

  幾名初中生告訴記者:“聽説是因為廣島有軍隊設施。”“學校在道德課上講過一些戰爭內容。我每次都會想,為什麼核爆事件的影響至今仍未完全消失呢?今天也有這樣的感受,真的不能再讓更多人受苦了。”

  8月5日,民眾在日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舉行反戰集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一名40多歲的參觀者説:“我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説,其實原子彈投下時戰爭已經接近結束了,美國之所以使用原子彈,是為了試驗。看到這樣的説法,我覺得真的非常可怕。”

  這些回答中,“日本是受害者”“原子彈造成巨大傷害”的敘事成為共識;但“為何被投原子彈?”“戰爭如何開始?”的問題卻鮮有人能清晰回答。

  事實上,在今天的日本,一些直指問題核心的歷史背景,要在“主流”之外尋找。

  自5日晚起,許多反戰民眾在廣島核爆遺址前聚集。他們批評日本政府當前的安保政策正將國家再次引向軍國主義,呼籲以實際行動守護和平憲法,防止重蹈戰爭覆轍。這些人不被允許參加6日的紀念儀式,在席地抗議時被防暴警察層層包圍。還有右翼人士用麥克風對他們大聲干擾,現場氣氛緊張。

  面對同樣的問題,反戰活動參與者矢島尋説:“廣島遭受核爆,是因為日本對亞洲發動了侵略戰爭,在此背景下,與美國也爆發了戰爭。廣島和長崎的核爆,是這場侵略戰爭的結果。雖然日本民眾承受了巨大痛苦,但我們不能只將自己當作受害者。”

  8月5日,民眾在日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舉行反戰集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但在官方紀念活動中,關於廣島核爆的歷史背景鮮有提及。

  在6日舉行的官方紀念儀式上,廣島市市長松井一實發表和平宣言,呼籲銘記核爆被害者經歷,繼承廢核與和平理念,並敦促日本加入《禁止核武器條約》。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致辭中&&,堅持非核三原則,推動構建“無核武世界”,是作為唯一被核爆國家的使命。然而,兩人均未觸及日本作為戰爭發動國的角色。

  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等公立博物館的展陳也普遍強調“受害”視角,淡化“加害”責任。大量展品聚焦核爆造成的死亡和創傷,以個體故事喚起共情,但談到那場戰爭用的都是“太平洋戰爭”“日中戰爭”等中性詞彙,很少觸及日本在亞洲的侵略行徑。

  這種回避並非偶然。

  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名譽教授羽場久美子錶示,日本戰前戰後的國家體制並未完全斷裂,而是延續下來的。雖然在表面上,軍國主義思想被和平憲法所取代,但整個戰後社會並未建立在對戰爭的深刻反省與否定基礎之上。她説:“令人遺憾的是,日本社會至今仍未認真將過去的歷史視為侵略與殖民的歷史。學校教育中很少講述對周邊國家的侵略歷史。”

  山口大學名譽教授纐纈厚説:“廣島核爆慰靈碑上寫着‘不再重演錯誤’,卻沒説是誰的錯誤。日本總是用沒有主語的方式講戰爭,把責任轉化為抽象的教訓。”

  核爆造成的悲劇不容否認,和平的理念也理應銘記。但若不從歷史源頭追問戰爭起因,這份記憶將始終殘缺。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