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善流潤鄉土,點點紅星映老區 彩票公益金賦能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8 17:36:58
來源:新華網

涓涓善流潤鄉土,點點紅星映老區 彩票公益金賦能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

字體:

  繼農業農村部公布《2024年度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後,各省份農業農村部門陸續跟進發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在各地的使用細節——各地均在財政投入側重、資金分配方式、執行效果評估、資金監督手段等多角度持續升級,力求實現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在新時代對革命老區振興的堅實托舉。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場波瀾壯闊的變革中,如何引導社會資源為廣袤鄉村的發展提供可持續的資金支持,是一道重要的課題。而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對革命老區的精準扶持,恰恰為此提供了答案樣本。

  積水成淵

  聚焦老區新時代使命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2021年,《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頒佈,提出支持革命老區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産業,補齊公共服務短板,推動綠色創新發展。

  2021年,原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用於支持貧困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的資金,被調整優化為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項目資金,當年即安排項目資金20億元。

  在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的有效監管下,這項資金對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投入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成為了一支精準滴灌革命老區薄弱環節、有效回應群眾“急難愁盼”的可靠力量。

  至今,中央財政已累計安排專項彩票公益金112億元支持232個革命老區縣實施鄉村振興項目。在項目實施區域內,鄉村振興整體水平不斷提升,老區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提高。各地老區通過挖掘鄉村特色資源和紅色文化,探索農業和特色産業轉型升級,助推老區群眾增收致富,農業一二三産業産值和農村居民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較項目實施前明顯增長,農村優勢特色産業帶動就業人口數明顯增加,把“小資金”用出了“大效益”。

  以2024年度為例,財政部下達24億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全力支持符合條件的革命老區縣推進鄉村振興項目。

  其中,在廣西壯族自治區,25998萬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用於支持資源、龍州、馬山、岑溪和防城港市防城區等5個縣(市、區)的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培育發展紅提、沃柑、紅糖、堅果、黑山羊、黑皮冬瓜、六堡茶、玉桂、金花茶、香料等特色産業,催生大量就業崗位,解決了當地農民就業問題,提高農民收入,5個項目區域內農村收入增速均高於所在縣域平均水平。

  在河北省,15214萬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用於支持鹽山、讚皇和陽原等3個縣的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其中,鹽山縣打造“金果銀花”産業融合項目,建設了18組高標準銀耳種植車間,提升銀耳産能超15%,帶動14個村的396人就業,農民收入增速7.8%-8.8%。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中央彩票公益金參與革命老區的鄉村振興,是一次深刻的價值回歸與使命延伸。它將公眾的購彩善舉,轉化為推動鄉村發展的具體項目,讓每一位購彩者都成為鄉村振興的間接參與者和貢獻者,從而為這項偉大的事業奠定了最廣泛的社會基礎,同時,也為探索多元化資金投入鄉村振興提供了一個成功樣板。

  精準滴灌

  鍛造長效“造血”機制

  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對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支持,體現了高度的戰略性。在農業農村部的統籌下,其核心目標超越了單純的“輸血”幫扶,致力於為鄉村可持續發展鍛造長效“造血”機制。

  江西井岡山,這片紅色熱土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助力下,探索出“紅旅融合、産業興旺”的振興新路徑。面對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項目資金秉持最小干預原則,精準地支持當地探索“紅旅融合”新業態。通過整合資源,創造性地推出集培訓、參與、體驗為一體的“紅色培訓+鄉村旅游”模式,成功盤活了文化資産。在此過程中,公益金的投入起到了“杠桿”作用,5000萬元的投入有效撬動社會資本2.75億元參與共建,形成了發展的合力。

  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下的鄉村振興項目不僅“輸血”更重“造血”,致力於培育一支“帶不走的振興隊伍”。通過大力實施“井岡工匠”培育工程,將種養能手、致富帶頭人發展成黨員或村幹部,將黨員幹部培養成致富帶頭人,孕育新時代的老區紅色力量。

  在井岡山市茅坪鎮井水村的果園基地,羅揚霞還記得,返鄉創業之初,大多數村民還是守着幾分薄地生活,收入少且不穩定。經過深入調研,她發現村裏山上野生水果資源豐富。她決心承包下一片山坡地,試驗種植獼猴桃,經過不懈努力,她嫁接成功的獼猴桃樹變成了如今一棵棵“搖錢樹”。為了讓更多的人靠種植獼猴桃致富,在羅揚霞的帶領下,井水村成立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吸收村民參與,共享集體經濟發展紅利。如今,村裏像羅揚霞一樣發展果業種植的農戶已經有20多戶,種植規模近400畝。

  羅揚霞的付出得到群眾的認可,她不僅在2016年成功當選了大隴鎮、井岡山市、吉安市三級人大代表不僅當選人大代表,還被江西省人大農委聘為“農民貼心人”。

  井岡山的成功邏輯,在全國其他革命老區以不同形式得到了複製和創新。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始終堅持“一地一策”,根據各地的資源稟賦,催生了豐富多彩的振興圖景。

  在山西大同雲州區,面對乾旱少雨的自然條件,5000萬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聚焦支持“小黃花”特色農業,成功打造“小黃花·大産業”示範區,帶動近4000人就業,戶均年增收5000元。

  在山東沂源縣,233萬元彩票公益金則精準投向傳統蘋果産區的數字化升級,通過支持“智慧果園”基礎設施配套,讓老果園煥發新生機。

  這些成功案例的背後,是一套貫穿全程的、嚴密的制度設計在“保駕護航”。為確保資金的透明、高效,農業農村部與財政部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監管閉環。從省級競爭擇優的項目遴選機制,到實施過程中分年撥付、與績效挂鉤的資金管理辦法,再到每年組織的中期、終期評估,制度的設計保障了每一分善款都在陽光下運行。

  從頂層設計的精準謀劃,到基層實踐的創新探索;從“輸血式”的民生兜底,到“造血式”的産業賦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已經深度融入中國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

  它如同一條紐帶,一頭匯聚了億萬民眾的涓涓暖流,一頭澆灌着萬千鄉村的青青禾苗。這股“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向善暖流,必將繼續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畫卷,構繪更加多彩的振興篇章。(柳溪;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中國福彩網)

【糾錯】 【責任編輯: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