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樂天

《農村義務教育治理的個案研究》
魏峰 著 科學出版社
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魏峰撰寫的《農村義務教育治理的個案研究》,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是作者獲批的國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的最終研究成果。閱讀這一研究成果,既可以感受到其對農村義務教育研究的細緻與深入,也可以認識到研究的獨到與新穎。
從教育治理的視角研究農村義務教育的新穎性與必要性
教育治理現代化指向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強調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前提下,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社會參與、民主監督的學校制度,強調重構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新型關係。教育治理因而強調治理主體的多元化和協商性,強調治理手段的多樣性、強調治理過程的合作性與動態性等等。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在農村義務教育發展進程中,也要走向教育治理現代化。因此,與過去的農村教育研究多從辦學條件、教師隊伍建設等某一方面切入不同,該書從教育治理的視角考察農村義務教育,用教育治理現代化的要求觀照和反思農村義務教育,給讀者呈現農村義務教育治理的全貌,具有新穎性和必要性。
個案研究的新穎性與適切性
個案研究已是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在既往的關於農村義務教育的研究中,我們見到的個案研究,大多是以農村某一學校為個案,也有以縣域農村教育為個案。這部專著,聚焦於農村義務教育的治理研究,是以一個鄉鎮的學校管理與教育為個案。個案的選取,體現出研究者對研究目標和研究任務的清晰認識和理解,也體現出研究者對達成研究目標和完成研究任務的良好把握。本書研究者經過討論,認定“對於田野研究而言,一個鄉鎮的學校教育和管理是一個相對合適的範圍”。研究者選取的個案,是華東地區某個大鎮(書中名為“山鎮”),全鎮面積為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83,251人(2020年),有耕地8萬餘畝。對於義務教育學校而言,鎮上的初中已由縣教育局統一管理,屬於鎮管的義務教育學校便是小學。全鎮有9所小學、其中1所中心校和8所村小。對農村義務教育治理的研究,便以山鎮9所小學為個案樣本,考察學校與教育行政部門、社區、學生家庭之間的關係,呈現一個特定時代農村義務教育的治理圖景。這一樣本的選取,對於新時代中國農村義務教育而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這樣的個案研究,對於教育治理的研究具有適切性和新穎性。
研究內容的新穎性與綜合性
研究者運用田野研究方法,深度考察了山鎮小學的行政領導管理、內部治理結構、教師隊伍建設、家校溝通與合作、教育質量等,以此展示農村義務教育變革與發展的現狀,顯現出一種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結構。研究者在對山鎮小學行政領導管理的研究中,重點對山鎮教辦進行了研究。它以幾近白描的手法描述了山鎮教辦的管理者與日常管理工作,分析了山鎮教辦的管理職責與發揮的作用,以及山鎮教辦對農村小學管理的局限性和存在的問題。此外,研究者深度考察了山鎮小學的內部治理結構,其中重點分析了山鎮小學的法人地位和制度體系、校長負責制的實施狀況、內部結構和日常管理。通過對學校內部治理結構的研究,我們既可以認識新時代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內部治理結構的改善狀況和校長負責制實施的積極影響,也可以認識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和制度體系與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存在的差距。除了上述兩個方面的研究之外,研究者還深度考察了山鎮小學的教師隊伍建設、山鎮小學的家校溝通與合作、山鎮小學的教育質量。研究者通過田野研究,清晰地呈現出教師隊伍建設、家校溝通與合作及教育質量的現狀,分析了取得的進展和存在的種種問題,同時也從鄉土文化、社會結構、教育資源等方面深度剖析了産生問題的原因。上述五大研究,構成了農村義務教育治理研究的綜合性和整體性,同時也顯現出研究內容的多樣性與新穎性。
對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治理現代化的思考具有針對性和新穎性
這部專著的最後一章標題為“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義務教育治理”,重點對如何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治理現代化進行了思考並提出了建議,這些建議主要是:農村義務教育治理體系建設需要強化多元主體協同,繼續建構好政府、學校與社會的新型關係,從而更好地達成共治與善治;要繼續推進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促進治理主體的專業化;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加強農村義務教育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促進數據驅動農村義務教育治理變革。閱讀這些有關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治理的思考和建議,能感受到所具有的針對性和新穎性。
《農村義務教育治理的個案研究》一書,向讀者提供了很好的有關農村教育研究的鮮活個案,值得一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