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屆全國世界語大會舉辦 以“語”為橋促文化交流-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4 23:01:28
來源:新華社

第15屆全國世界語大會舉辦 以“語”為橋促文化交流

字體:

  第15屆全國世界語大會於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山西太原山西財經大學舉辦,200余名世界語者在這裡濟濟一堂。專家認為,新時代世界語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應不斷拓展應用領域,加強協會建設,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15屆全國世界語大會於11月1日在山西財經大學開幕。(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供圖)

  本屆大會以“初心、未來、交流、合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世界語力量”為主題,包括相識晚會、書展、專題分組會、教學工作研討會、中青年世界語骨幹培訓等活動,由中國外文局指導,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聯合主辦,外文出版社、山西省世界語協會協辦。

  世界語是波蘭醫生柴門霍夫博士於1887年在印歐語系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一種人造語言,以讓全人類能夠平等、無障礙地溝通為目的。它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是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國際輔助語之一。

  安徽省蚌埠醫科大學藥學院副教授王迪生,攜帶他歷時10年撰寫的世界語原創中醫論著《保健人的生命之根》來到了會場,以此鼓勵醫學界的世界語者多出好書,向世界宣傳中醫藥文化。“這本書在荷蘭國際世界語協會總部的世界語書店售賣,下一步我計劃將它改成電子版,通過網絡更廣泛地傳播中國文化。”68歲的王迪生説。

  《墨子》《孟子》《莊子》……棗莊學院以世界語為媒介出版的中國文化研究與傳播系列叢書,也來到了這屆大會設立的“讀懂中國 文明互鑒”世界語主題書展上。棗莊學院的世界語博物館收藏着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5萬件藏品,其中包括1.3萬冊圖書。書展上還有外國友人專程來到大會現場“淘書”。

  “世界語比較包容,語言可塑性強,不好翻譯的都可以翻譯。”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常務理事、棗莊學院世界語博物館建設研究專家孫明孝説。


龍雲霞(右一)在大會現場同世界語愛好者交流。新華社記者 李元昊 攝

  被世界語的魅力所吸引,“00後”女孩龍雲霞一直堅持學習。她從棗莊學院世界語專業本科畢業後,又在波蘭的亞當·密茨凱維奇大學攻讀了世界語方向的碩士研究生,現在回到棗莊學院教授世界語,並與同事合作翻譯出版了《絲綢之路(世界語)》等書籍。

  “説世界語的人雖然不多,但涉及的國家很廣,以世界語為‘橋’可以觸達很多國家,實現再翻譯再傳播的效果。”龍雲霞説。(記者王學濤、李元昊)

【糾錯】 【責任編輯:李世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