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周家寨漢墓簡牘》新書發布暨學術座談會8月9日在科學出版社舉行。簡牘發掘、整理、出版團隊與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全國一流科研單位的多位同行專家出席活動。
《隨州周家寨漢墓簡牘》的主編為羅運兵,副主編為史德勇、凡國棟,圖書為8開本,分上、下兩冊。上冊(上編)對周家寨墓地的21座漢墓進行了全面報道;下冊(下編)則整理公布了M8齣土的全部簡牘內容,含《日書》《文書》《告地書》《簽牌》。該書作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隨州周家寨墓地發掘報告”(編號17BKG029)的結項成果,被列入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發布的“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第一批重點出版項目名錄當中,並得到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支持。
隨州周家寨漢墓年代跨度為西漢早期後段到西漢中期,整體面貌與襄陽地區漢墓最為接近,均以倣銅陶禮器鼎、盒、壺(鈁)為主,模型明器主要是灶,日用陶器流行雙耳罐和圜底甕。據對出土的《告地書》木牘文字進行分析,周家寨墓地應與西漢桃侯國的公共墓地有關,M8墓主人為桃侯國都鄉下轄之高裏人,其爵為公乘(第八級爵)。M8下葬年代、墓主身份明確,對於構建江漢地區乃至全國漢代考古年代序列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有關桃侯國的記載確認漢代隨州境內存在桃侯國的這一事實,可補史載之不足,有助於認識該地區在西漢時期的行政區劃,對研究西漢侯國地理制度及其歷史演變大有裨益。
周家寨漢墓出土簡牘保存良好,內容豐富,書法精美,學術價值重大,是我國近年來考古發掘出土簡牘文獻的又一次重要收穫。簡牘主體內容為《日書》,經綴合、編連後總數為502枚。可分為78篇,其中57篇為原有篇題,涉及古人的衣食、居處、出行、婚嫁、農事、仕宦、生死、鬼神等社會生活與信仰方面的宜忌與選擇。其中,帶有樸素唯物思想的批判日書的文字內容也出現在M8竹簡之中,這對於我國古代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隨州周家寨漢墓簡牘》通過對周家寨漢墓簡牘的科學發掘和精細化整理,為脆弱簡牘的保護研究提供了新的實踐範本;而《日書》等新資料的問世,進一步從術數史、風俗史、社會史等角度展現了西漢社會的若干細節,有望推動學界重新評估數術在漢代社會中的影響力。